学院首页  网站首页  部门工作  中心组学习  理论园地  经验交流  文明校园创建  普法宣传  河院光影  下载专区 
站内搜索: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理论园地 > 正文

守住民生底线 创造美好生活——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述评之六

发布时间:2013年10月12日 15:38   作者:佚名   点击:[]

守住民生底线 创造美好生活——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述评之六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13年07月18日点击数:1740 更新时间:2013/10/12 15:38:24

新华社北京7月18日电(记者张晓松)“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

“在前进道路上,我们一定要坚持从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高度,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在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上持续取得新进展。”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一系列重要论述中,阐明了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意义,提出了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民生工作的着力点,向人们展现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观蓝图,激励着广大人民群众奋发向上、共创美好生活。

不畏困难挑战,勇担历史重任,保障和改善民生是共产党人的责任所在

不久前,首都博物馆举办的一次有关低碳环保的儿童画展上,一组雾霾之下行人戴着口罩的绘画引来众人围观,让人心情沉重。

“清晨我在小青蛙、小鸟叫声中醒来,上学的路上不再有那么多难闻的汽车尾气。”这是今年9岁的李泓燕的梦想。

有关部门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以来,我国经济增速和居民收入增速双双回落;与此同时,全国出现大范围持续雾霾天气,四分之一国土面积和近6亿人受到影响。

群众感受,官方数据,从不同侧面反映了现阶段我们面临的民生难题。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特别是近十年来,我国民生工作迈上新的台阶,城乡居民收入增速一度达到历史最高水平,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城乡全面实行免费义务教育,全民医保体系初步形成,人民生活水平总体上发生了很大变化。

与此同时,由于我国仍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还面临着为数不少的民生难题——

城乡居民收入不断增长,但仍有超过1亿贫困人口;就业规模持续扩大,但每年仍有2500万城镇劳动力等待就业;住房保障制度不断完善,但还有超过1200万户城镇低收入群众居住在各类棚户区;上学难、看病难、养老难问题还没有根本解决……

在人口多、底子薄这一基本国情之下,每一个民生问题都是世界级难题。

13亿人满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美好梦想,而以民生这把“尺子”去丈量现实与梦想之间的距离,我们还有很多路要走。

“从历史上看,随着经济增速放缓,就业、社保等民生问题将会突出。”清华大学教授胡鞍钢指出,当前我国正面临经济、社会双转型的压力和挑战,要让人民过上更加富裕的生活,需要付出更加艰苦的努力。

不畏困难挑战,勇担历史重任。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明确提出,要通过发展社会生产力,不断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这是一份掷地有声的承诺:民生改善,就是共产党人的奋斗目标!

补上短板,兜住底线,始终把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放在各项工作首位

今年春节前,辽宁莱河铁矿56岁的老矿工吴边从“屋顶漏雨,管道漏水,墙上掉土渣”的棚户区搬进了将近60平方米的新房。

“真没想到,住了半辈子矿工房,还能有机会搬进新楼,心里可亮堂了!”吴边说,“只交了2万多元。如果要买商品房,需要十几万元,想都不敢想。”

为改善部分群众住房困难问题,过去五年全国开工改造各类棚户区1260万户。在此基础上,近期,国家决定再用五年时间改造各类棚户区1000万户。

“积极开展棚户区改造等民生工程,满足了百姓最基本的生活需求,体现了中央重在保基本的民生工作思路。”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许光建认为,保障和改善民生应量力而行,循序渐进,当前首要任务就是要补上短板,兜住底线。

那么,短板还有哪些?底线又在哪里?

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北阜平看望慰问困难群众时指出,要把帮助困难群众特别是革命老区、贫困地区的困难群众脱贫致富摆在更加突出位置;在今年全国两会上强调,要在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上持续取得新进展;在天津考察就业服务项目时说,就业是民生之本,要注重稳定和扩大就业……

谋民生之利,解民生之忧,党和政府坚持把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放在各项工作的首要位置。

今年以来,一系列旨在保基本、守底线的民生措施相继出台:加大对棚户区改造、公共服务业、城市基础设施等的财政投入;部署大气污染防治措施;对享受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家庭的毕业年度内高校毕业生给予一次性求职补贴……

立足当前,着眼长远,这些措施在保障基本民生的同时,也夯实了发展的基础。

“全面小康是全体人民的小康,只有充分关注中低收入人口基本生活,切实加强社会管理和底层群众生活保障,才能实现中国经济的包容性增长,实现社会、经济同步发展。”亚洲开发银行中国代表处高级经济学家庄健说。

时代在变迁,社会在进步,保障和改善民生没有终点站,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

前些年,吉林省农安县开安镇万来村一度成了“垃圾围村”,洼地变成垃圾池,河水变成墨绿色。自打当地政府建了统一的垃圾池后,一些村民也开始像城里人一样养成了定点倒垃圾的习惯,房前屋后和村路两旁干净了不少。

“想想还是生活水平提高了,吃穿用的花样多了,垃圾也就多了,老百姓对村里的环境卫生也更关心了。”村民潘老汉说。

温饱解决了,如何生活得更体面?生存不成问题了,怎样过得更幸福?进城打工了,何时享受市民待遇?……时代在变迁,社会在进步,人们对发展寄予了越来越大的期望,也提出了越来越多亟等解答的民生新课题。

对此,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一项长期工作,没有终点站,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

站在保障和改善民生新的起点,必须坚持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我国已跻身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一平均到人就退回到了80多位。只有继续保持一定的经济增长速度,才能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积累更多的物质财富,建设更多的民生工程,不断做大13亿人的发展“蛋糕”,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求。

站在保障和改善民生新的起点,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能吃饱了但食品安全却不尽如人意,收入提高了但环境也被污染了,城市变大了随之而来的“城市病”也多了……人民群众希望活得更好、更幸福,这就需要推动以人的全面发展所需要的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协调发展。

站在保障和改善民生新的起点,还必须坚持改革开放。收入分配更加公平,诉求渠道更加畅通,创业机会更加均等……“要满足这些需求,仅仅靠花钱是不够的,更需要在完善体制机制上下工夫。”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张立群说,只有以更大决心和勇气推进改革,才能创造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的社会环境,让发展的“红利”惠及更多民众。

以经济发展守住民生底线,以社会进步创造更好生活。当国家富强之梦与人民幸福之梦交织在一起,定能迸发出改变命运、创造历史的伟大力量,推动中华民族在伟大复兴的道路上不断阔步前行。

文章录入:admin 责任编辑:admin

  • 上一篇文章: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述评之五

  • 下一篇文章: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述评之七

  • 【字体:

     

    关闭

      通知公告 更多>>
    河套学院2023届毕业生网络招聘...
    河套学院2022年引进高层次急需...
    河套学院2022年公开招聘工作人...
    关于河套学院 “校外访客入校审...
    河套学院普通专升本退役大学生...
    新时代 新征程 新青年 2022“好...
    2022年河套学院引进高层次人才...
    河套学院2022年专升本录取获奖...
      理论园地 更多>>
    牢牢把握以信息化推进中国式现...
    民族复兴的领路人 亿万人民的主...
    凝聚起团结奋进新征程的磅礴力量
    周恩来与“四个现代化”的提出
    为什么要加强灵活就业和新就业...
    党务知识 | 如何召开组织生活会...
    沿着必由之路夺取新的更大胜利
    让党的旗帜高高飘扬
      下载专区 更多>>
    河套学院VIS--新媒体平台首图、...
    河套学院VIS--公共通用PPT模板
    河套学院VIS---校徽
    河套学院VIS--公共通用会议屏幕...
    河套学院微信公众平台矩阵
    河套学院新媒体平台信息员备案...
    河套学院部门、院系网站管理员...
    媒体中的河套学院

     河套学院党委宣传部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