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创新工作载体
“微信”在现阶段已成为人们不可或缺的交流、联络、沟通工具,为更好地加强支部思想政治宣传工作,让支部党员更加便利地接受党内教育,党支部创建了“STX党支部”学习交流群,定期交流专题学习、民主生活会、组织建设、活动开展、先进事迹等内容的心得体会。
二、配强工作队伍
配强党务队伍,既要保证数量,又要保证质量,必修把素质高、业务精的“强人”“能人”发展并选拔进来。生态系优先发展高学历青年教师加入中国共产党,两年间先后发展徐润泽、吕韶丽、张晓丽等三位教师成为正式党员,郭阳、李想教师也递交了入党申请书。优先选拔高学历、高职称、党龄长、党性强的同志任支部书记和委员。整体呈现出了蓝图好、班子好、面貌好的良好工作队伍。
三、突出工作重点,落实组织生活制度
一是认真开展组织生活。以“三会一课”和“主题党日”为主要内容,定期组织集中学习、党员民主评议、按期缴纳党费等,提高党性修养,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发挥好示范引领作用。开展了“志愿打扫实验室”、“走进特殊教育学校、关爱贫困残疾儿童”、“重温党史守初心 廉政教育筑防线”、“总支书记讲党课”等主题鲜明的党日活动。二是走访慰问困难党员,慰问老师与困难学生党员促膝而谈,亲切交流,详细了解他们的身体、学习、生活和家庭近况,同时勉励他们正视困难,要坚定信心,珍惜学习机会,刻苦努力,立志成才。
四、加强党史教育,丰富组织生活内容
认真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从党的百年伟大奋斗历程中汲取继续前进的智慧和力量。重点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讲话”、“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人大内蒙古代表团上的重要讲话”等讲话精神,深刻铭记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光辉历程,深刻认识中国共产党为国家和民族作出的伟大贡献,深刻感悟中国共产党始终不渝为人民的初心宗旨,系统掌握中国共产党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形成的重大理论成果,学习传承中国共产党在长期奋斗中铸就的伟大精神,深刻领会中国共产党成功推进革命、建设、改革的宝贵经验。
五、发挥战斗堡垒作用
着力发挥政治引领方面的主体作用。坚持把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放在党支部建设的首位。首先是着力发挥规范党的组织生活方面的主体作用。坚持以党支部为基本单位,以“三会一课”为基本制度,以“两学一做”为基本内容,推动组织生活经常、认真、严肃,不断增强党内政治生活的政治性、时代性、原则性、战斗性。其次是着力发挥团结凝聚师生方面的主体作用。坚持把思想政治工作与党的建设相结合,使党支部真正成为团结凝聚师生群众的坚强阵地和政治核心。再次是着力发挥促进学校系部中心工作方面的主体作用。在学院组织的“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红色经典诵读比赛”上,教师党员起到积极的带头作用。
突出抓好党支部教师思想政治工作。首先要把加强教师理想信念教育作为党支部工作的首要任务,每周四进行政治理论学习。其次要把推动讲政治要求贯穿教育教学和科研活动全过程作为党支部工作重要着力点。明确党支部在教育教学、科研管理等重大事项中加强政治把关作用的具体办法,团结凝聚教师把思想引领和价值观塑造融入教育教学,教育引导教师在课堂教学、论坛讲座等活动中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政治立场、政治原则。第三要把解决实际问题、增强教师归属感获得感作为党支部工作的重要落脚点。把党支部建成党员之家、教师之家。
着力做好党支部在青年教师中发展党员工作。首先是统筹规划教师党员发展工作,认真梳理、摸清青年教师思想政治状况,使党的工作覆盖到每一位青年教师,主动帮助引导青年教师向党组织靠拢,条件成熟的及时确定为党组织发展对象。教师党支部近两年已帮助3位青年教师积极加入党组织。其次是创新优化教育培养方式,努力把骨干教师培养成党员,把党员教师培养成教学、科研、管理骨干。目前教师支部多位教师党员负责教研室、教学科研科、党政办公室等工作。
六、服务群众
开展师生座谈会,通过对座谈会问题进行梳理,针对教师和广大学生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形成了“我为群众办实事”问题清单,落实责任人,认真调查分析问题,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所列的9个问题均已得到解决,学生和教师对整改结果较为满意。
开展“志愿打扫实验室”主题党日活动。对我系实验室的仪器进行清洁、整理,真正体会到了不求回报,为人民服务的幸福感,感受到了作为一名党员应该有的责任感。
开展“走进特殊教育学校、关爱贫困残疾儿童”主题党日活动。让更多人了解、关心关爱残疾人,在现场义卖活动中,用行动表达着对这些孩子的支持和鼓励。
开展“老带新”导师制,为青年教师安排优秀的党员教师进行指导。
党员教师积极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和“互联网+”项目指导工作,其中,宋瑾老师指导学生荣获“建行杯”第七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内蒙古赛区选拔赛决赛铜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