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心理自助 >> 心理知识 >> 正文

考试周来临,复习宝典大放送~

2024年12月24日 12:21  点击:[]

考试周来临,复习宝典大放送~


经过了无尽的上课、补课,终于迎来了一点点放松的小时间。而这也意味着,期末考试马上要来了。


这是不是考前的你

大脑:快记啊

身体:已关机


在这里,盘点了大家考前可能遇到的状况及备考宝典,请大家尽情对号入座,接收好送给你的小tips。


一、考前 “拖延症晚期”

表现:

考试前一个月,心里想着:“时间还早着呢,先玩会儿手机,追追剧,等过几天再开始复习也来得及。” 结果到了考前一周,才发现要复习的内容堆积如山,瞬间慌了神,可还是管不住自己,一会儿摸摸这个,一会儿看看那个,就是无法静下心来学习。



分析:

从心理学角度来看,这是因为大脑更倾向于追求即时满足,玩游戏、刷剧能立刻带来快乐和放松,而复习的成果需要长时间才能看到,所以被大脑自动“忽视”。同时,对考试的压力有一种逃避心理,觉得只要不开始复习,就不用面对可能考不好的焦虑。


应对策略:

内耗?Stop!有的同学即使是自己没有在复习,玩手机的过程中,也在紧张、自责的玩手机,潜意识的一股分支还在责备自己:马上就考试了你还在玩手机,明明时间那么紧张了,你真是没救了。当责备自己的时候,其实也是在消耗我们的自制力。不责备自己,反而有可能增加复习这个行动的机会与可能性。所以,行动的第一步,先停止内耗与自责,相信自己会去做的。

哄着自己学习。 在学习上也可以即时满足。给自己设定一个小目标,比如复习完这一章节就奖励自己一杯奶茶或者一块小蛋糕。这样的正向激励会让你更有动力去学习哦!在学习的时候尽量让自己处于快乐的情绪中,大脑就会以为学习是快乐的,人们都会愿意去做快乐的事情,自然学习也不例外。

寻找学习伙伴,互相监督鼓励如果你是自己学不进去,和别人一起有人监督的时候才能够学下去,那就找一个志同道合的学习伙伴吧!你们可以一起讨论问题、分享笔记、互相监督学习进度。有时候,一个小小的约定就能成为你坚持下去的动力。甚至你也可以去乙女游戏中找你的哥哥陪你学。



番茄工作法给自己设定 25 分钟的专注学习时间,这期间手机调静音,远离一切干扰源,全神贯注地复习。25 分钟一到,休息 5 分钟,可以起来活动活动,喝口水,吃点小零食。完成 4 个 “番茄钟” 后,奖励自己玩 15 分钟手机或者做一件喜欢的小事。这样利用大脑的专注与休息周期,逐步提高学习效率。番茄To Do、forest、滴答清单等App,都能够实现番茄钟,选择一个让你感到好用的app即可。切记不要用太多个,不然精力容易被分散在研究App的使用上面去了。


二、“知识它不进脑子啊”

表现:

坐在书桌前,眼睛盯着书本,脑子却在开小差,看了半天,合上书发现啥也没记住。或者背了一个知识点,没过多久就忘得一干二净,感觉知识在脑子里就像一阵风,吹过就没了踪迹。



原因分析:

在学习过程中,没有采用有效的记忆方法,只是机械地阅读和背诵。大脑对于无意义、无关联的信息记忆起来比较困难,而且如果没有进行深度加工,信息很难从短期记忆转化为长期记忆。

应对策略:

· 费曼学习法:简单来说,就是把你学到的知识用自己的话讲给别人听,最好是找一个不太懂这个知识的同学或者朋友。比如你学了物理的某个定理,你就试着给他们讲解这个定理是怎么回事,为什么会这样。在讲解的过程中,你会发现自己哪些地方还没有理解透彻,然后回去重新学习。这样通过输出倒逼输入,能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符合教育心理学中主动学习效果更佳的理念。

· 把握好记忆关键期。记忆往往和遗忘联系紧密,遗忘规律表明,在识记后的最初一段时间是遗忘现象最多、最严重的时刻。在此时复习,比完全忘记后再去恢复的效果要好得多。在学习后的5分钟30分钟12小时是复习的黄金时期哦!



· 记忆宫殿法:这是一种非常有趣且有效的记忆技巧。把需要学习的知识点编成一个有趣的故事。比如在学习化学元素周期表时,创造一个 “元素王国” 的故事。每个化学元素都是这个王国里的居民,它们有不同的性格和特点(对应元素的性质)。氢元素是一个活泼的小精灵,它总是喜欢和其他元素交朋友(容易发生化学反应),而氦元素是一个比较内向的小胖子(化学性质相对稳定)。通过一个冒险故事或者生活故事,将这些元素的特点和它们之间的关系串联起来,这样在记忆元素知识的时候,就可以通过回忆故事来记住相关内容。当你回忆的时候,按照在宫殿里的 “游览路线” 走一遍,就能轻松想起这些知识点。这利用了大脑对图像和空间位置的超强记忆能力。记住,你的大脑不是硬盘,需要的是理解和联想,而不是死记硬背

·多感觉记忆法:从视觉通道获取的知识能记忆15%,从听觉获取的知识能记忆25%,但是,如果将两者结合,能记忆65%,而不是40%。调动起多个感官,边看边读边写,眼睛看着内容,嘴巴大声读出来,同时手写重点。文科类需要靠背诵的知识,可以通过听带背音乐、音频来学习,让知识以一种狡猾的方式进入大脑。比如最近很火的黄子韬、雷军带背考研政治,还有把知识点变成歌曲唱出来。如果传统的方法无效,不妨换个感觉通道,让视觉休息一下,听觉上场。比如这首毛中特带背曲《上岸》。另外,还可以利用图像记忆,看关于这个知识点的图片、视频、动画、解说等,比文字的记忆效果更好。

睡觉记忆法。研究表明,人在睡觉的时候大脑也在处理白天的信息,进行记忆工作,良好的睡眠有助于复习与记忆。而睡觉的时候,也有记忆的高效期,睡前和刚醒的时候没有其他事情的干扰,记忆效果较好。睡前1小时,是学习的黄金时段,睡前的时间复习,没有其他内容的干扰,记忆更牢固。闭上眼到入睡的15分钟,是复盘的最佳时机,躺在床上的这个时间段,最能抛弃脑海中的各种杂念,如果懒得绞尽脑汁去深思,也可以听着学习音频入睡。早上醒来的45分钟,是一天中最难的的清醒时刻,复习前一天的知识,唤醒自己也唤醒海马体,让知识加工、重复与巩固,让短期记忆成为长期记忆。

“考试焦虑症患者”

表现:

随着考试日期的临近,心里越来越慌,晚上失眠,白天吃不下饭,一想到考试就心跳加速,手脚冰凉,甚至在考试的时候大脑一片空白,原本会做的题目也做不出来。


原因分析:

对考试结果过度在意,担心考不好会被老师批评、同学嘲笑,或者影响自己的奖学金、升学等。同时,缺乏应对考试压力的有效方法,长期的紧张情绪得不到缓解,导致焦虑不断积累。

应对策略:

深呼吸放松法当你感到紧张时,不妨试试深呼吸。吸气4秒,憋气7秒,呼气8秒,重复几次,你会发现自己的心情慢慢平静下来。这可是比“佛系”更管用的“佛系呼吸法”哦!这可以调节身体的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使身体从紧张状态恢复到平静状态,是一种简单有效的放松技巧,依据心理学中的身心交互作用原理。如果你不会,也可以去网上搜索正念冥想音频,跟随着指导语进行放松。

积极的自我暗示:每天对着镜子给自己一个微笑,然后告诉自己:我已经努力复习了,我很棒,我一定能在考试中发挥出自己的水平” 不要总是想着考试的负面结果,而是多关注自己的努力和进步。这种积极的自我暗示能够改变潜意识里对考试的恐惧,增强自信心,符合心理暗示对行为和情绪影响的规律。



“临时抱佛脚乱阵脚”

表现:

考前几天才开始疯狂复习,没有任何计划,东看一点,西看一点,看到什么算什么,越复习越觉得混乱,感觉自己什么都没掌握好,心里越来越没底。


原因分析:

缺乏合理的复习计划和时间管理能力,平时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到了考试前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只能盲目地进行复习,抓不住重点,结果事倍功半。

应对策略:

有所侧重,重点突破。利用二八原则” ,也叫帕累托法则,即 80% 的结果是由 20% 的因素所决定的。在考试复习中可以按照以下方式利用这个原则。一般来说,重点章节和知识点会在老师上课所讲、大纲、题册中出现的更多(关键的 20%)。例如,对于数学分析考试,实数的完备性定理部分通常是重点,大纲可能会要求考生理解并能够运用这些定理进行证明,这部分内容就属于关键的 20%。梳理历年真题,统计各知识点的出现频率和分值占比。比如在英语四六级考试中,仔细分析历年真题就会发现,阅读理解部分占总分值的比例较高,而且其中关于细节理解和主旨大意的题目出现频率很高,这些就是需要重点复习的内容。把大部分时间(约 80% 的复习时间)集中在重点内容的复习上,剩下的 20% 时间用于复习非重点内容,简单浏览或者快速回顾,了解其基本概念,确保对这些内容有一定的印象,以防考试中出现少量相关题目。

交替学习,提高记忆效率研究表明,分散学习的效果比集中学习更好,提示我们,不要长时间只复习一门课程,这样容易疲劳且效率低下。试试交替学习吧!比如,学完数学后换学英语,再换学专业课。这样不仅能保持新鲜感,还能提高记忆效率哦!



五、“这题我好像见过,但又不会做”

表现:

做练习题或者看往年试卷的时候,看到某些题目觉得似曾相识,好像老师讲过,或者自己在书上看到过,但真正下笔去做的时候,却怎么也想不起来解题思路,只能干瞪眼,或者乱写一通。

原因分析:

这是因为在学习的时候没有对知识点进行深入理解和举一反三的练习。只是表面上知道了这个知识点,没有真正掌握其内涵和应用方法,所以当题目稍微变换一下形式,就无从下手。

应对策略:

· 错题整理与分析:把这些似懂非懂的题目整理到一个专门的错题本上,不仅要写下正确答案,还要详细分析解题思路,找出自己当时为什么做错,是哪个知识点没掌握好。然后针对这个知识点,找一些类似的题目进行强化练习。这就像是给大脑一个 “错题警报器”,下次再遇到类似的情况,就能迅速反应过来。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看,这是一种有针对性的自我矫正学习策略。

· 知识点串联:在复习的时候,不要孤立地看待各个知识点,要把相关的知识点串联起来,形成知识网络。比如在数学中,函数、方程、不等式之间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你可以通过画思维导图的方式推荐Xmind App,把这些知识点之间的关系梳理清楚。这样当你遇到一个题目时,就能从多个角度去思考,而不是局限于某一个知识点,提高解题的灵活性。

巧用思维导图,构建知识框架 思维导图是个好东西,它能帮你把零散的知识点串联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这样一来,复习起来就更加得心应手了。



最后祝愿大家都能够完成本学期主线任务:顺利通过期末考试,得分得分得分!




心理咨询中心预约方式

预约电话:7950525

QQ在线预约:1913682352

办公室预约:行政楼B118


来源:心理咨询中心

图片:来源于网络


下一条:心理科普 | 快来Get属于你的快乐激素吧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