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成效|巴彦淖尔日报社报道我院教师访谈

作者:   更新日期:2024/10/24   来源:汉语言文学系   点击数:

2024年10月16日,河套文化传承与发展学术交流会顺利召开,专家学者共聚一堂,为河套文化溯文源、拓文脉、壮文气,《巴彦淖尔日报》推出与会专家学者访谈系列报道。2024年10月23日,《巴彦淖尔日报》第二版刊登了我院汉语言文学系教师张瑞坤老师、吴晓晖老师和外国语言文学系杨开昌老师的访谈内容。


访谈中,内蒙古河套文化研究所副所长、汉语言文学系副主任张瑞坤围绕“积极推动河套文化研究成果的转化和应用”分享了自己独到的见解,他说,“要不断强化河套文化研究的理论阐释,重视研究团队的建设,邀请不同领域的专家学者,围绕河套文化研究开展跨学科交流,努力产出有影响、有价值的研究成果,丰富和完善河套文化的理论体系,为北疆文化的发展添砖加瓦。同时,积极开展学术讲座和研学活动,邀请学界相关专家学者开展学术交流活动,为广大师生提供河套文化研究领域的前沿知识,引导师生致力于河套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汉语言文学系讲师吴晓晖对于河套文化传承与发展也谈了自己的深刻理解,作为一名高校教师,她认为传承发展河套文化应结合数字化传播技术、新媒体等手段,创新传播方式和表现形式,同时充分利用高校平台资源与相关部门加强合作,共同推动河套文化的保护传承和创新发展,将河套文化融入教学,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河套文化的独特魅力。

河套学院外国语言文学系讲师杨开昌认为,河套文化要坚持育人、育才和引进来、走出去的有机融合,通过培养本土研究人才、挖掘文化育人元素等方式,让更多人参与到河套文化研究、传承中来。要紧密结合实际,深入开展河套文化核心内容、时代价值及河套文化与北疆文化的关系等研究阐释,持续深挖河套文化蕴含的丰富文化内涵,保护传承好河套文化丰富的历史人文积淀,并结合时代需求不断创新研究与传播方式,让河套文化在新时代焕发新的生机。博物馆在河套文化传承发展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它既是河套文化的实物载体,也是一个集收藏、研究、教育等多功能于一体的对外窗口。要充分发挥博物馆的教育功能,通过展示历史文物、艺术品、图片、视频等多种形式的资料,让更多人充分感受河套文化的魅力。

此次访谈体现了我院教师对河套文化和教育事业的热爱与执着,也让我们对河套学院的教育未来充满了信心。未来学院会继续加大对河套文化的创新研究,进一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深入挖掘河套文化的时代价值,为地区乃至国家的繁荣发展注入不竭动力。

汉语言文学系网络与新媒体教研室

撰稿:吴晓晖

审核:张瑞坤、张智

2024年10月23日


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临河区云中大街  邮编:015000  联系人:张老师  电话:0478-84140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