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言文学系组织全体辅导员观看“青春领航”分享会第二期
作者:其乐格尔 更新日期:2022/03/26 来源:汉语言文学系 点击数:
为切实加强大中小学班主任队伍建设,夯实教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加强辅导员的思想理论教育和价值引领作用,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宣传部、自治区教育厅、共青团内蒙古自治区委员会依托高校思政名师工作室搭建,于2022年3月25日起开展“青春领航”分享会第二期。3月25日下午,汉语言文学系组织全体辅导员老师通过线上形式观看与学习“青春领航”分享会第二期——新时代高校辅导员的“五度”工作法。
本期“青春领航”分享会邀请到全国“最美高校辅导员”哈尔滨师范大学90后辅导员刘国权老师。在本期分享会中,刘国权从站位有高度、育人有温度、研究有深度、视野有广度、工作有亮度五个方面来分享自己的工作经验,针对辅导员当中普遍存在的理论宣讲“欠底气”、真情互动“少方法”、谈心谈话“没时间”、信息通知“难到位”、科学研究“无方向”等问题,刘老师提出一系列解决办法,包括:温度育人法、生日访谈法、信息通知法、趣味宣讲法、活动参与法、科研引领法等,对与会辅导员的成长都具有莫大的帮助。
刘国权老师的讲座深入实际,语言通俗易懂,深入人心。汉语言文学系的辅导员老师在学习过程中认真聆听、积极互动、热烈讨论,更加明确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神圣使命和重要价值,收获颇多。分享会后,老师们纷纷写下观看心得,以便更好地对所学到的知识、经验和方法进行内化吸收。
张智: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遵循教书育人规律,遵循学生成长规律,不断提高工作能力和水平”。专职从事学生思想教育和行为管理工作的辅导员是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骨干力量,是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每位大学生大学期间思想、学习和生活的导师,承担着帮助学生成长、成才、成功的重大责任。做好辅导员工作是一件不易的事情,这要求辅导员具备崇高的使命感、责任感和无私奉献的精神,在提高自身理论知识的同时也要注重对学生的关心和引导教育。
姚慧玲:刘老师通过分享自己的实践经历,探索出温度育人的方法,向我们展现了一名年轻辅导员对事业的热爱与坚守,对我们日后的工作起到了很好的借鉴作用。我们也要在提升自身理论知识的同时,注重对学生的关心与引导。
其乐格尔:习总书记指出:“教师要成为大先生,做学生为学、为事、为人的示范,促进学生成长为全面发展的人。”辅导员工作在培养人才的第一线,我深感责任之重。如何将新时代的大学生培养成为志存高远,坚定理想信念,脚踏实地,发扬奋斗精神,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的人才,是时代留给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的思考题。诚如刘国权老师讲座中提到的,辅导员是“至关重要”的角色,作为一线教师、班主任,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以榜样为动力,培养学生担当意识;以信念筑堤坝,激发学生奋进潜力。鼓励学生树立远大理想,不断开发学生潜力,为加速地区经济发展、推动社会进步培养有用人才。
吴晓晖:有幸聆听了全国最美高校辅导员刘国权老师的讲座,我深深感觉到高校辅导员的工作的重要性,虽然我从事辅导员工作时间仅仅一年,但是从班级管理和学生管理中逐步体会到,辅导员工作最重要的就是一个字——“爱”。在工作中,投入感情,投入爱,从“情”的渗透入手,以诚恳的态度,温和的方式,真挚的情感,拉近彼此心灵上的距离。如果我们能用爱去教育引导学生,相信绝大多数的学生都会用同样的感情来回报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