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套学院2020-2021学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河套学院是内蒙古西部的一所综合性应用型地方普通本科院校。坐落于祖国北疆,黄河几字弯头,享誉盛名的河套平原。河套学院的前身是1985年创建的河套大学,由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成立并经教育部备案;2012年河套大学经教育部批准升格为普通本科院校,更名为河套学院;2016年学院获得学士学位授予权,同年被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为整体转型试点院校。2018年底,在黄河之滨建设的新校区(双河校区)建成并投入使用,办学条件发生根本性变化,学院进入新的发展阶段;2019年,时任自治区主席布小林同志亲临学院指导工作;2020年顺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经过近十年建设,学院应用型转型取得显著成效,办学规模和办学条件显著提升,各项事业取得长足进步,呈现出持续、稳步、健康发展的态势,圆满完成了“十三五”发展规划的主要目标任务,为学院“十四五”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学院设有蒙古语言文学系、汉语言文学系、外国语言文学系、数学与计算机系、生态与资源工程系、机电工程系、土木工程系、农学系、医学系、经济管理系、艺术系、体育系、马克思主义学院13个院系及继续教育学院。

学院始终秉承“艰苦奋斗、自强不息、奋发有为、报国荣校”的办学传统,努力践行“仰望星空、脚踏实地”的校训,恪守“培育高尚、追求卓越”的校风,紧紧围绕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全面推动产学研协同创新和校企深度融合,努力建设特色鲜明的高质量应用型本科院校。

一、本科教育基本情况

(一)办学定位

学院紧紧围绕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结合办学实际,确定了学院的办学定位和发展目标:

办学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深入推进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遵循高等教育办学和教学规律,坚持“质量立校、人才强校、特色兴校”战略,以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目标,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专业建设为龙头,以学科建设为支撑,以课程建设为核心,全面推动产学研协同创新和校政企深度合作,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科学研究水平和社会服务能力。充分发挥思想引领作用和文化传承功能,通过内涵建设加快全方位转型升级,扩大多层面开放办学,培养适合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总体目标定位:建设特色鲜明的高质量应用型本科院校。

办学类型定位:应用型地方本科院校。 办学层次定位:以本科教育为主,创造条件开展专业硕士研究生教育。

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服务面向定位:立足巴彦淖尔,面向内蒙古,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

学科专业定位:文学、理学为基础,农学为特色,工学、教育学、管理学、经济学、艺术学、医学协调发展的学科专业布局。

(二)本科专业设置

学院紧密对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为地方经济建设和发展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2020-2021学年,学院新增设了2个本科专业,共有本科专业34个,涵盖了9个学科门类,各学科门类比例为:工学类11个,占32.35%;文学类5个,占14.71%;理学类3个,占8.82%;农学类3个,占8.82%;管理学类3个,占8.82%;艺术学类3个,占8.82%;学类3个,占8.82%;教育学类2个,占5.88%;经济学类1个,占2.94%。

2020-2021学年,学院根据巴彦淖尔市政府、企事业单位及“国际岩画学术研讨会”“中国-南非岩刻研讨会”等机构对口译笔译人才需要,通过深入调查和反复论证,综合院教学资源实际,提交了新增翻译本科专业的申报材料,并于2021年9月开始招生

(三)全日制在校生

随着学院办学条件逐年改善,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办学声誉不断提升,本科生规模不断扩大。2020-2021学年,全日制在校生10275人,其中本科生7769人,占全日制在校生总数的75.61%,较上一学年增加12.15%;专科生2417人,占全日制在校生总数的23.52%;共有少数民族学生2215人,占全日制在校生总数的21.56%。

(四)本科生源质量

1.招生计划及宣传情况

2020-2021学年,学院根据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实际需要和产业结构特点,科学合理编制专业招生计划,利用电视台、广播电台、网络等媒体开展多形式、多渠道的招生宣传工作。面向全国9个省区,共放本科计划数1832人,实际录取数1832人,招生计划完成率100%。

2.本科生源质量状况

2020-2021学年,普通文科一志愿录取率为100%,其中,内蒙古自治区录取最低分数高出最低控制线19分;河南省录取最低分数高出最低控制线51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录取最低分数高出最低控制线41分;广西壮族自治区录取最低分数高出最低控制线38分;四川省录取最低分数高出最低控制线36分;贵州省录取最低分数高出最低控制线33分;江西省录取最低分数高出最低控制线21分;西藏自治区录取最低分数高出最低控制线20分;山西省录取最低分数高出最低控制线4分。普通理科一志愿录取率为100%,其中,内蒙古自治区录取最低分数高出最低控制线23分;河南省录取最低分数高出最低控制线67分;广西壮族自治区录取最低分数高出最低控制线40分;贵州省录取最低分数高出最低控制线35分;江西省录取最低分数高出最低控制线22分;山西省录取最低分数高出最低控制线2分。

二、师资队伍与教学条件

(一)师资队伍建设

学院坚持“人才强校”战略,不断加大师资队伍建设力度,优化师资队伍结构,注重教师的引进培养,着力提高教师的道德修养、专业素养、教学水平和实践能力,努力建设一支数量基本满足需要、结构渐趋合理、整体素质和能力基本适应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要求的教师队伍。

1.师资队伍数量与结构

2020-2021学年,学院共有专任教师583人,外聘教师86人。

职称结构:专任教师中,教授37人(含其它正高级1人),副教授189人(含其它副高级24人),具有高级职称教师占专任教师的比例为38.76%;讲师243人(含其他中级5人),占比41.68%;助教110人,占比18.87%。

学位结构:专任教师中,有博士26人,硕士339人,硕士及以上学位教师占专任教师的62.61%;双师双能型教师121人,占专任教师的20.75%。

年龄结构:专任教师中,35岁以下教师186人,占比31.90%;36-45岁教师226人,占比38.77%;46岁以上教师171人,占比29.33%。

学缘结构:专任教师中,毕业于外校境内高校的教师556人,占比95.37%;毕业于境外高校的教师26人,占比4.46%。

教师队伍年龄、学历、学缘和专业技术职务结构基本合理。

2.生师比

学院有折合在校生10544.5人,专任教师583人,外聘教师86人,生师比为16.84:1,各专业教师数量基本满足本专业教学需要。

3.本科生主讲教师情况

2020-2021学年,主讲教师600人,具有讲师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或具有硕士、博士学位教师占比98.97%,全部通过岗前培训。教师整体素质能满足学院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

4.教授承担本科课程情况

2020-2021学年,学院在职教授37人,开课教授32人;学院开设本科课程共3541,其中教授授课149门次,占课程总数的4.21%;教授讲授专业核心课程61门次,占课程总数的1.72%

5.教师培养培训

河套学院一直将教师培养培训作为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举措纳入学院发展规划,依托教师教学发展中心,根据师资队伍建设规划、教师成长规律和发展需求,分层次、有重点、有计划地开展教师培养,提升教师的思想道德素质与专业技能综合素质。

1)将教师师德教育作为工作重点,着力推进教师队伍师德师风建设

学院师德专题教育领导小组积极落实责任主体,稳步推进师德教育工作。以党史学习教育为主线,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讲话、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关于民族工作的重要论述及考察内蒙古时的重要讲话等系列重要论述讲话精神,学习习近平关于“三个牢固树立”“四有老师”“四个引路人”“四个相统一”“六要”等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论述,进一步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培养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的教师队伍。

通过严格教师管理及开展一系列的宣传、教育、培训活动,不断提高广大教职工的思想道德素质与职业自觉性:选派146名教师参加了“明师道 强师德 正师风 铸师魂,做新时代教育筑梦人”专题培训;组织全体教职工系统学习《新时代高校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内蒙古自治区高等学校教师师德失范行为负面清单》等师德师风建设有关政策文件;面向全院教职工开展了劳动教育培训,有900余名教职工参加;引导教师以案为鉴、以案明纪,认真践行师德规范,召开了14场师德警示教育大会,累计660名教职工参加。

严格教师师德考核工作,严格执行师德失范“一票否决”制度,将师德师风考核结果作为教师能否任课的最主要依据,作为教师评优评先、教学质量工程及教研课题申报等工作的重要依据,累计考核教师1392人次,其中考核优秀1363人次,优秀率97.9%。

2)多途径开展教师培养培训工作,提升教师专业技能综合素质

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文件要求,组织47名部门、院系代表参加“落实《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精神,全面提升教育质量”专题网络培训。培训后由参训人员向广大教职工开展讲座,深入解读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内涵,引领广大教职工全面把握教育改革发展形势任务,深入认识教育评价改革的政策要求,不断推进改革工作走实走深。

高度重视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师队伍建设,累计选派教师参加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研修33人次,组织39名教师参加“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城川红色教育培训班”。

结合“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基础理论扎实,知识面宽,实践能力强,具有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组织开展“基于产出导向的人才培养方案科学研制”人才培养方案专题讲座,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以专业建设与课程建设为抓手,深入推进学院应用型转型发展,组织18名教师参加“全国应用型院校专业建设与课程建设经验分享研修”专题培训,并面向各院系开展专题讲座。

组织教师参加教学创新、教学教法、教学设计、课程思政、一流课程建设、教学成果奖申报、师范类专业认证等培训,提升教师综合业务素质,引导教师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组织13名教师参加“教师教学创新大赛评价要点解析及创新教学设计分析与竞赛备赛经验分享”专题网络培训;组织111名教师参加大学教师教学教法专题网络培训;组织142名教师参加“学科教学育人与课程思政”专题网络培训;组织132名教师参加打造大学“金课”建设一流本科课程专题网络培训;组织349名教师观看一流课程申报与建设培训视频讲座;组织14名教师参加《高校国家级教学成果奖培育、凝练及申报实务指导暨实战案例剖析培训班》,并由参训教师面向各院系开展教学成果奖申报全员培训;组织200余名教师参加师范类专业认证培训。

紧抓青年教师培养,提升青年教师学历学位及教育教学水平。在全院范围内选派100名教职工赴马来西亚林肯大学学院、菲律宾莱西姆大学、菲律宾克里斯汀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切实落实青年教师助教制度、进修培训制度,选派28名教师参加新进人员岗前培训;为新入职教师选派指导教师,“一对一、结对子”,实现新入职教师助教工作全覆盖,助力青年教师成长。重视青年班主任辅导员队伍建设,累计组织143人次教师参加新任班主任岗前培训。

不断提升教师创新创业业务水平通过线上、线下方式,面向创新创业授课教师、创新创业项目指导教师及创新创业相关职能部门教师开展创新创业专题培训15次,累计422人次参加

选派教师赴行业企业实践进修,提升教师实践教学能力。选派5名教师赴学院校企合作单位山东恒邦教育信息有限公司,参加跨境电商Amazon运营师资培训、无人机驾驶操控导师培训;选派3名教师赴校企合作企业达内时代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参加大数据应用、人工智能、云计算与网络安全等方面内容培训;选派2名教师赴校企合作单位长沙乐师达科技有限公司参加Python数据分析培训1名教师赴行业企业进行为期半年的实践进修。

组织教学管理人员参加基层教学组织建设培训,夯实基层教学组织基础。组织111名教学管理相关教师参加了“新时代高校基层教学组织构建与教学管理能力提升培训班”,并进行基层教学组织建设规划研讨,发挥基层教学组织在人才培养中的核心作用。

3)弘扬尊师重教的良好风尚,发挥示范带动作用

组织进行2020年教师节表彰评选活动,推荐自治区优秀教师1人,自治区高校优秀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1人,巴彦淖尔市优秀教师2人,巴彦淖尔市优秀教育工作者1人,巴彦淖尔市优秀德育工作者1人,巴彦淖尔市优秀高校辅导员1人;评选出院级教育教学服务管理先进集体6个、师德先进个人15人、优秀教师39人优秀教育工作者48人,举行系列表彰活动,引导教师见贤思齐,争做新时代“四有”好老师,当好“四个引路人”。

(二)教学经费投入情况

2020年,教学日常运行支出1806万元,生均日常本科教学运行支出2324元。本科专项教学经费692.88万元;其中,教师培训进修经费支出125.92万元,学生活动经费支出113.02万元。本科实验、实习经费191.59万元;其中,本科实验经费93.74万元,生均本科实验经费121元;本科实习经费97.85万元,生均本科实习经费126元。

(三)基础设施

学院不断加强基础设施和信息化建设,教学条件不断改善,本科教学质量和管理水平得到提高。

1.教室、实验室、机房建设情况

学院现有多媒体教室261间,同频互动教室300间,标准化考场216间,微课慕课录播室12间,语音室3间,大学英语自主学习室1间,同声传译室1间,多功能报告厅9间,公共计算机实验室12间,专业机房29间,教学用计算机总数达到2481台,百名学生配备计算机达24台,百名学生配多媒体教室和语音实验室座位数为144个。

学院现有各类实验实训室451间,其中实验、实训室301间,琴房138间,画室11间,美术展厅1个。

学院新增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1010.26万元,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达19928.68万元。教学仪器、设备的不断投入,为学院实验课程的开设、创新创业的开展以及校企合作项目的实施提供了硬件支持。

2.实习基地

2020-2021学年,学院与区内外企事业单位共建179个稳定的实习实训就业基地,有效地支撑各专业实践教学工作的开展,提高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专业技能。

3.图书馆

图书馆现有馆藏纸质图书99.67万册,生均纸质图书94.53册;电子图书477090册,电子期刊421684册,图书资源总量1661240册,生均图书157.54册。丰富的图书及数字资源为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能力提供了重要保障。

4.教学行政用房

校园占地面积1047.98亩,总建筑面积43.84万平方米;教学行政用房28.65万平方米,生均27.89平方米;实验室面积2.6万平方米,生均2.57平方米;实习场所面积3平方米,生均2.92平方米。

5.体育场馆

现有室外田径场3块,室外运动场40块,足球运动场3块,总面积8.84平方米;室内运动场馆0.93万平方米,室内外运动场对师生全部免费开放。

6.校园网

学院不断加强网络信息资源的建设,实现了网络资源的智能、快捷、安全访问,方便了师生的教学、科研、学习和生活,建成校园网核心机房和云计算平台。学院已建成教务管理、科研管理、财务管理、学生工作管理、心理测、档案管理、国有资产管理、一卡通系统等数字化校园网站集群系统。

三、教学建设与改革

(一)人才培养方案

学院确立了“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突出人才培养与区域经济发展需求对接,强化应用型人才能力培养,创新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机制,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思路。

对标国家质量标准学院培养目标定位,制定2021人才培养方案指导性意见。开展2020级人才培养方案审核工作,按照学科类别分10个小组从培养目标、毕业要求、课程体系、学时学分安排、核心课程设置、实践教学环节等方面对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了认真细致地审核,梳理人才培养方案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具体的修改意见和建议。

严格按照人才培养方案安排教学,做到院系开课有计划、教师授课有大纲、人才培养方案调整有程序、教学过程质量有监控。通过落实教学任务、编制课程表、核实课程成绩单等渠道掌握人才培养方案的执行情况,人才培养方案执行情况良好。

(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学院高度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通过一系列的举措,不断深入实施铸魂育人工程,形成了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格局。

制定了《关于在全院深入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实施方案》,明确目标任务、细化工作措施。学院党委班子成员深入院系,以“践行守望相助理念、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题,带头上讲台讲授专题党课;各院系党总支班子成员开展了“带头上讲台讲授专题党课”活动。学院党委班子成员带头听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课程,并从总体安排、人才引进、教学资源配置等方面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课程改革工作进行了全面的安排部署。任课教师开展集体备课,精心打磨每节课的教学内容,精心设计每一个教学环节,精心挑选教学案例,确保《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课程有序开展。学院鼓励教师积极参与政策研究课题的申报与研究,2020年以来,学院教师立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自治区级课题7项,发表论文4篇;与巴彦淖尔市民族事务委员会共同建立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中心,积极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相关研究。

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邀请巴彦淖尔市委书记常志刚、学院党委书记冯呼和、学院2位教师面向全体师生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宣讲活动;组织800余名党员参加了升旗仪式暨集体宣誓活动;举办2021年世界读书日活动暨书香河院建设系列活动;开展了“教师中华经典诵读大赛”活动、“红色家书”校园诵读竞赛和“学党史知识,做有为青年”党史知识竞赛活动;组织师生齐声唱响《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举办“辉煌百年、奋进时代”河套学院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书画作品展;组织全体师生收看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举办学习宣传贯彻“七一”重要讲话精神读书班。以党史学习教育为主线,强化了“四史”学习教育,党的民族理论政策教育和师德日常教育,不断增强师生的思想觉悟。

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纳入学院教师教学技能比赛、教师教学创新大赛、微课大赛等竞赛活动评分标准,将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流课程、在线开放课程建设的重要内容。2020-2021学年开展了《形势与政策》《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四门课程公开课活动,选拔6位教师在全院范围内进行了课程思政典型经验交流,立项院级“课程思政”本科示范课程项目3项,努力打造专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协同效应,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提升课程育人实效

将《习近平总书记教育重要论述讲义》作为必修教材,做到师生全覆盖;2021级师范生起,开设“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研究”必修课;严格按照教育部《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基本要求》的规定设置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制定了《河套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改革实施方案》《河套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集体备课实施方案》等文件,扎实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课程。

开设了院系两级“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培训班;创建完善了“两微一端”团学新媒体工作矩阵,推进“到梦空间”第二课堂成绩单、“智慧团建”“易班”等网络平台建设;打造“诚信感恩励志”教育报告会、“珍惜父母血汗钱”主题班团会等思想政治教育品牌活动。通过打造学生思政工作品牌活动,学生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和文化素养不断提高。

目前,学院建成了自治区级思想政治工作“名师工作室”2个、院级“名师工作室”3个;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中有自治区级教学名师1名、教坛新秀3名;获评全国“活力团支部”1个,自治区级“五四红旗团支部”3个;2020年学院获批成为自治区“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院校,“132”模式下“实践育人”工程建设与实践项目获批全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实践育人类精品项目。

(三)专业建设

学院不断优化学科专业布局,紧密对接区域行业产业需求,主动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设置专业,按照巴彦淖尔市“建设绿色产业集聚区、生态文明示范区、乡村振兴样板区、对蒙开放先行区、美好生活共享区”的总体思路,形成了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四群一链”专业格局,专业集群合力显著特色专业优势凸显

“四群”是以农学、动物科学专业为基础构建对接河套全域绿色有机高端农畜产品生产加工输出产业的农学类专业群;以护理学、康复治疗学专业为基础构建对接巴彦淖尔护理康复与养老产业的医学类专业群;以财务管理、审计学、金融工程、国际商务专业为基础构建对接乡村振兴的经济管理学类专业群;以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农业水利工程、物联网工程、机械电子工程为基础构建对接对蒙开放先行区的工学类专业群。“一链”是依托农业资源与环境、环境生态工程和环境科学与工程等专业,构建对接巴彦淖尔市绿色化和生态保护产业链需求相关的人才培养专业链。

学院对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和学院发展目标,2020-2021学年修订了专业建设规划,将“需求导向、突出特色、统筹规划、动态调整”的专业建设原则落到具体工作中,严格执行专业调整机制、评估机制和预警机制。采取限制招生、停止招生、专业合并直至撤销的办法和手段,使学院的专业结构和布局日趋合理。2020-2021学年,新增设了水利水电工程和工程管理2个本科专业,本科专业达到34个,丰富“四群一链”专业格局;提交了翻译本科专业的申报材料,突出了学科专业布局与区域行业产业需求的对接。

2020-2021学年,组织自治区级一流课程申报,立项15门自治区一流课程;农业水利工程和数学与应用数学2个专业获批自治区级一流专业,自治区级一流专业数量达到6个,另有自治区级品牌专业13个;与北京东方智业文化发展责任有限公司等企业共建校企合作专业10个

(四)课程建设

学院遵循“夯实基础,多向选择”的原则,构建了“平台+模块”的课程体系。构建通识教育、专业基础课程、专业必修课程、专业集中实践教学、创新创业教育和素质拓展模块等模块化课程,课程体系不断优化2020-2021学年,学院共开设本科课程1229门;开设网络通识教育课程609门;其中,通识教育采用线上网络课程选修方式,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发展,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

学院课程教学实行单班授课,保障育人质量。以单班授课形式开展教学,有利于授课教师把握每个学生的学习状况,进行因材施教。单班教学过程中,学生能够主动进行课堂学习,积极思考,形成和谐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良好学习氛围,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提升了育人质量。

学院持续强化以合格课程为基础、优质和示范课程为重点、精品课程为目标的课程建设体系,深入推进本科合格课程、优质课程、示范课程、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全面提高课程建设质量。现有自治区级精品课程21门,自治区级在线开放课程10门;2020-2021学年,开展自治区一流课程申报工作,立项15门自治区级一流课程;根据《河套学院本科课程建设实施意见》要求,验收合格课程257门,评选产生优质课程21门,示范课程16门。

学院持续加大课程改革培训力度,有效推进课程建设。对《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军事理论》《创新创业》《劳动教育》四门公共必修课程的授课情况开展网络问卷调查,并形成问卷分析报告,为相关教研室编制教学大纲、授课计划以及任课教师提升教学能力提供参考与帮助;邀请内蒙古超星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相关研究专家面向全体任课教师开展“一流课程申报与建设”专题培训,解析了一流课程申报注意事项及建设要点,为一流课程申报和建设奠定基础;邀请内蒙古师范大学教师做了题为“英语语音慕课建设与实践”专题讲座,进一步推进在线开放课程建设质量和水平提升。

(五)教材建设

学院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课程教材指南》要求,将《习近平总书记教育重要论述讲义》作为必修教材,高度重视《习近平总书记教育重要论述讲义》征订工作,精心组织师征订,保证上课班级学生都有教材。

不断推进教材建设与管理工作,2020-2021学年修订了《河套学院教材建设与管理办法(修订)》;组织10人参加内蒙古自治区教育厅组织的“文学理论”等4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教材专项培训;按照《国家教材委员会关于开展首届全国教材建设奖评选工作的通知》要求,开展了教材奖评选推荐工作;鼓励教师编写高质量教材,学院投入20万元用于重点教材建设工作,学院教师主编出版教材3部。

加强对教材选用的监控,保证高质量教材进课堂。严格执行《河套学院关于调整教材征订方式的意见》和《河套学院教材质量评估管理办法》,引导学生自主购置教材。严格选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思想政治理论课全部统一使用由教育部组织编写的教材,引导学生正确把握政治方向,坚定政治立场。充分发挥教师和学生对教材选用工作的监督作用,组织师生对选用的教材进行质量评估和实用性评价等。对教材征订情况进行了统计,统计显示近三年出版教材的选用率本科达40.85%、专科达51.16%;规划教材(含国家级、省部级)选用率本科达69.42%、专科达88.37%;选用应用型教材13种;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教材严格按照教育部、教育厅和学院相关文件规定选用。

(六)教育教学改革

多举措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组织部门、院系代表参加“落实《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精神,全面提升教育质量”专题网络培训,助力广大教职工准确把握教育评价改革政策要求,深入推进教育评价改革工作。高度重视教育评价改革工作,逐项核对,扎实推进新时代教学评价改革工作,下发《关于征求河套学院贯彻落实<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的工作方案和河套学院贯彻落实<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措施清单意见的通知》《关于印发河套学院贯彻落实<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的工作方案的通知》《关于报送河套学院<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负面清单的通知》《河套学院贯彻落实<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负面清单》《关于印发河套学院贯彻落实<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措施清单的通知》等文件。组织全员认真查摆教育评价改革负面清单,明确任务目标制定教育评价改革工作方案、措施清单,推进各项教育评价改革工作实施。制定《河套学院2021年专业技术职称评审工作实施方案》《河套学院2021年教师系列专业技术资格评审条件》《河套学院高校教师系列职称评审办法(试行)》等文件,在职称评聘、选人用人方面破除“五唯”不良导向,注重实绩,体现教学中心地位,正确引导广大教师潜心教书育人,充分调动教师教学的积极性,将精力投身于学科建设与课程建设中,全力建设特色鲜明的高质量应用型本科院校。

抓好人才培养“新基建”建设水平,深入推动新工科、新农科、新医科、新文科建设,不断加强教学研究工作的支持与管理2020-2021学年,立项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7项;开展2016-2018年教学研究专项课题立项研究期满结题验收工作,29项研究项目通过结题验收。组织教师参加“高校国家级教学成果奖培育、凝练及申报实务指导暨实战案例剖析培训班”,制定了《河套学院教学成果奖评审与奖励办法》,将有序开展教学成果奖评审工作。

改革课堂教学模式,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开展混合式教学模式改革典型经验交流活动,在教研室、院系经验交流的基础上,遴选2位教师在全院范围内分享了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改革的方式、方法,进一步推进混合式教学模式改革促动课堂教学革命。

推进学分制改革,不断完善素质拓展模块课程体系,充分尊重学生在志趣、性格、能力方面的个性差异。2018级学生通过教务管理系统选修了跨学科跨专业选修课,由任课教师与班主任指导,学生自主选择,共选设课程112门。

以新时代教师素质要求和国家课程标准为导向,改革和加强师范教育,提高教师培养培训质量。为加强师范类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实用性,组织师范类专业院系负责人、专业带头人、教研室主任等参加了教育部高等教育教学评估中心举办的2021年师范类专业认证第一期学校培训和师范类专业调研、论证工作,推进学院教育教学改革,为学院开展师范类专业认证工作打下坚实基础,强化学院师范类专业主体意识,全面提升师范类专业人才培养质量。

(七)课堂教学

严格执行《河套学院教学管理工作条例》《河套学院主要教学环节质量标准》《河套学院关于教授为本科生授课的规定》等教学管理制度,严明教学纪律,规范教学各环节,保障教学及教学管理工作的科学性、规范性和严肃性,促动高职称教师承担教学任务,承担教学任务的教授占正高级职称专任教师的86.49%,为提高本科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起到重要作用

开展2020年青年教师教学技能竞赛活动,40周岁以下专任教师进行院系初赛,选拔48名青年教师在全院范围内进行决赛,所有教师通过同频互动进行观赛,进一步加强课堂教学设计,促动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方法改革、教学手段和方式多样化,不断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根据《河套学院关于举办首届教师教学创新大赛的通知》《河套学院关于举办首届教师教学创新大赛决赛的通知》文件要求,组织举办了首届教师教学创新大赛决赛,决赛分文科、理工科两个组别,13位教师获奖。

为推进学院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提升教师教学能力,举办了第届微课教学比赛活动,以超星泛雅网络教学平台为载体,充分利用微课慕课录播系统,全部专任教师参与,110位教师的作品获奖

(八)实践教学

学院根据《河套学院实验教学管理办法》《河套学院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管理办法》等制度,加强对实验教学管理,积极推进实验教学改革,应用能力培养作为实验教学的核心内容。2020-2021学年,有既能承担理论教学工作又能指导实验的“双能力”教师204人;有专职实验指导人员54人,其中高级职称6人,占比11.11%,各专业实验开出率均达到100%。

目前与企事业单位共建稳定的实习实训基地179个,平均每个本科专业有5个以上实习实训基地。2020-2021学年,共投入51.06万元用于实习指导工作,抽查走访实习实训基地43个,监控实习质量。通过实习管理系统,实现了实习地点定位、实习安全预警、实习成绩考评、实习内容指导等实习过程的全方位监控,进一步加强了实习实训管理。学生实习成绩采用实习单位指导教师和校内指导教师综合评定的办法,实现了实习实训成绩评定多元化。

将社会实践作为“第二课堂成绩单”必选项目纳入人才培养方案,规定学时学分。根据《河套学院学生社会实践管理办法》,明确社会实践的时间和任务要求。建立稳定的校外社会实践基地,坚持社会实践与专业相结合、与社会服务相结合。学生通过团体、小组、个人形式假期返乡广泛开展社会实践。以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为抓手,现有院级重点实践团队13支,深入农村牧区、城镇社区、企事业单位、政府部门,广泛开展爱心医疗服务、文化艺术服务、教育关爱、阳光助农、国情社情调查、理论宣讲、推普脱贫攻坚等活动,学生的服务社会、实践创新能力不断增强。

(九)毕业论文(设计)

加强学生毕业论文管理,严把毕业出口关。通过毕业论文(设计)管理系统,对选题、学生论文(设计)开题报告审核、撰写与评阅、成绩评定进行信息化管理,进一步加强毕业论文(设计)过程性监控。根据《河套学院学位论文作假行为处理实施细则》要求2021年对学生毕业论文进行查重检测,共检测1966篇毕业论文(设计),其中1958篇学位论文(设计)通过检测,通过率为99.59%。同时,针对毕业论文(设计)存在的问题向教学单位进行反馈、整改,进一步规范了毕业论文(设计)的管理。

(十)创新创业教育

2020-2021学年,学院共开设创新创业课程21门。通过加强创新创业课程相关培训工作,进一步完善“必修+选修”“线上+线下”“理论+实践”的课程改革模式,强化创新创业指导与专业、市场和行业的结合,着力构建创新创业课程实训平台。2020年10月,在“智汇青春 开创未来”第十三届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年会上,学生参赛项目“食用葵花籽蛋白质提取及其降血脂作用研究”被评选为“最佳创意项目”,1名教师被评为优秀指导教师;在第九届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内蒙古赛区暨内蒙古自治区第三届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中,我院学生团队的参赛作品“智能衣柜”和“助老机械手臂”分别获得自治区级二等奖和自治区级三等奖。组织2021年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申报工作,共立项院级项目29项,获批国家级项目6项,自治区级项目13项。对2019年立项的24项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进行验收考核。举办河套学院第七届“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全院累计参赛项目495项,从校赛获奖项目中遴选14项参加第七届内蒙古自治区“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决赛,参赛项目“一种智能物流车”和“聚羧酸减水剂环保型生产线”荣获自治区级铜奖。

专业培养能力

学院主动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加强“四群一链”专业集群内各专业之间的合作与交流,促进资源共享,不断优化课程体系,深化课堂教学改革。通过执行落实专业评估机制、专业预警与退出机制,实现了专业结构合理、课程建设成效明显、实践教学不断强化的目标

(一)坚持逐步过渡,可持续发展思路合理规划设置专业

按照“本科为主、本专结合、逐步过渡和可持续发展”的思路,对专业进行动态调整,集中精力建设本科专业,持续调减专科专业数量。2020-2021学年,专科专业由上一学年的20个调减为8个,本科专业由上一学年的32个增加到34个。其中,工学类11个,分别为农业水利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物联网工程、机械电子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给排水科学与工程、化学工程与工艺、环境生态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工程管理、水利水电工程;文学类5个,分别为汉语言文学、英语、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新闻学、网络与新媒体;理学类3个,分别为数学与应用数学、应用化学、信息与计算科学;农学类3个,分别为动物科学、农学、农业资源与环境;管理学类3个,分别为财务管理、审计学、国际商务;艺术学类3个,分别为美术学、音乐学、视觉传达设计;医学类3个,分别为护理学、康复治疗学、助产学;教育学类2个,分别为学前教育、体育教育;经济学类1个,为金融工程。其中,师范类专业7个,分别为数学与应用数学、汉语言文学、英语、美术学、学前教育、音乐学、体育教育

依据《河套学院专业设置管理办法》,明确专业设置标准,直接对接区域产业发展需求,增设工程管理、水利水电工程2个本科专业。进一步发挥学生潜能,拓宽培养渠道;确定了汉语言文学、英语等两个双学士学位专业,87名学生修读双学士学位。

(二)不断加强专业内涵建设,持续培育打造特色专业

把握新工科、新农科、新医科、新文科建设机遇,明确专业定位,强化专业内涵建设,促进专业建设质量提升,努力形成高质量人才培养体系。依托农学学科高层次人才集聚的优势,建设农学特色专业;借助“河套牌护士”的良好社会声誉,发挥医学类专业实践教学平台优势,深入推进医教协同,建设护理学特色专业2020-2021学年,新增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动物科学3个院级特色专业,目前共有院级特色专业5个。

(三)加强合作办学,培育应用型人才

立足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对接生态环境修复建设、绿色有机高端农畜产品生产加工输出、医疗保健、环境保护、美丽乡村建设、电子商务等重点产业和领域,强化校企合作共建专业力度。截至2021年8月,学院共有10个校企共建专业,分别是信息与计算科学(云计算方向)、美术学(广告设计方向)、数学与应用数学(大数据分析方向)、物联网工程、审计学(企业内部管理审计方向)、机械电子工程(智能技术方向)、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数据中心设施运维方向)、国际商务(国际贸易管理与运营方向)、农学(植保无人机研发与应用)、网络与新媒体

(四)强化人才培养,打造一流专业

学院共有农学、动物科学、护理学、财务管理、数学与应用数学、农业水利工程6个自治区级一流专业。

1.农学专业

农学专业2012年设置本科专业,至今已培养了19届600余名农学专科毕业生,6246名农学本科毕业生。农学专业经过27年专科,9年本科的办学经历,2003年被评为校级品牌专业,2019被评为自治区级一流专业

农学专业设施农业”“作物栽培学”“农业气象学课程实行校内教师与校外行业专家共同授课的教学模式,教学效果良好。组建5个课程组和课程互助组,2016年“遗传学教学团队”被评为自治区级教学团队,2017年“植物保护教学团队”被评为院级教学团队。2020年“植物组织培养”获批院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2021年“植物病理学”和“植物组织培养”获批院级一流课程农学实验室被评为自治区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河套地区绿色农产品安全生产与预警控制实验室被评为内蒙古自治区高等学校重点实验室农学专业教师通过集中培训、现场指导、星火科技12396线上服务等形式开展农业技术培训与指导服务,落实高校服务社会职能,不断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随着一流专业建设不断推进,农学专业学生的科研能力、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得到显著提升。近三年,学生升学率分别为21.88%、21.21%、33.33%;学生参加各类创业大赛入围14项,其中,获自治区三等奖2项,院级金奖2项、银奖3项、铜奖1项,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立项2项,其中自治区1项。

2.动物科学专业

动物科学专业可追溯至1985年的畜牧兽医专业,专业培养方向是培养农牧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师资,2004年专业培养方向调整为培养地方畜牧兽医相关领域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2009年畜牧兽医专业被评为河套大学品牌专业,2011年被评为自治区级品牌专业。2012年,动物科学专业设置为本科专业目前共招收1022个班726名学生。2019被评为自治区级一流专业

动物科学专业主动服务地方经济建设,紧紧围绕区域产业结构特点,融入河套全域绿色有机高端农畜产品生产加工输出基地建设,助“天赋河套”品牌建设。2020年获批教育部新农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2项,自治区级一流课程1项,自治区级在线开放课程1项;2021年荣获院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2项。依托与地方企业、科研院所共建内蒙古肉羊遗传评估方法与应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巴彦淖尔市科研创新平台—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研究中心、巴彦淖尔市博士工作站,搭建了实践教育、创新创业教育、社会责任感教育“三位一体”的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平台。依托圣牧高科、富川公司、金草原集团等当地肉羊龙头企业,开展实践教学,提高学生职业素质。依托校企合作人才培养基地建设的羊文化博物馆和校内建设的专业化教室—卜式学堂,挖掘畜牧业传统文化中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融合专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

“课程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情感育人”为抓手,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就业能力、创业能力。参加各类创业大赛,获自治区银奖3项、三等奖4项,院级金奖6项、银奖11项。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立项6项,其中国家级1项,自治区1项。毕业生就业前景良好,2016届毕业生王守岭同学自主创业,成立了“奈曼旗蒙沁养殖专业合作社”,创立自主品牌羊肉Meatbest;2018-2020届毕业生中3名被牧原集团聘为厂长,4名聘为段长;2021届毕业生端荣庆被内蒙古圣牧高科牧业有限公司聘为部门经理。

3.护理学专业

护理学专业的前身是巴彦淖尔盟生学校护理专业,具有60年护理教育历史,2004年并入河套大学正式招收全日制专科学生2013年,招收护理学专业第一届全日制本科学生。2016年,护理学科被评审为院级重点学科,2019年,护理学专业被评为自治区级一流专业和院级特色专业

护理学专业师资队伍稳定,理论基础扎实、教学经验丰富、科研能力较强,现有草原英才1人、自治区“新世纪321”人才1人、自治区青年科技英才支持计划领军人才1人、自治区级教学团队1、自治区高等学校教学名师1人、自治区高等学校教坛新秀1人、自治区级在线开放课程1门、院级线下一流课程1门。医学实验教学中心被评为自治区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内蒙古自治区蜱媒人畜共患传染病实验室被评为自治区级重点实验室,该实验室主要研究对有效预防和控制疫病的发生和流行发挥极大的作用;解剖数字人、生命科学馆和应急救护体验馆被评为内蒙古自治区科普教育基地和巴彦淖尔市科普教育基地,现已面向社会培训2000余人次;现有校外实习基地72家,构建了“实验实训室+模拟医院+临床医院+社区”四位一体的实践教学体系,更加适应地方经济发展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护理学专业先后举办了“河套学院医学系校企(医)合作共谋发展”座谈会、“应用型人才”培养工作推进研讨会,不断加强创新性人才培养,提升服务社会功能。

学生在各项技能大赛中表现良好,获得全国护理技能大赛三等奖1项;获得中国大学生技能大赛护理专业赛道东北华北赛区三等奖1项;多次获得自治区和院级“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银奖和铜奖。毕业生在内蒙古、北京、天津、河北、宁夏等地就业,用人单位反馈良好,形成了“河套牌”护士的美誉,“河套牌”护士对蒙、京、津、冀、宁等地区医疗卫生事业和经济建设的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4.财务管理专业

财务管理本科专业是在会计、财务管理、会计电算化、企业管理、工商管理等专业基础上开设的,2013年开始招生。2019年,财务管理专业被评为自治区级一流专业。目前,财务管理专业本科在校生共275人。

财务管理专业以《河套学院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规划》为指导,突出应用能力培养,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不断加强课程思政建设,注重综合素质教育。秉着可持续发展的育人理念,构建并不断优化实践教学体系;制定符合“互联网+”时代、大数据会计等的人才培养方案;探索适应“互联网+”时代与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相适应的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努力将财务管理专业建设成为办学理念先进、办学条件优良、人才培养质量高、社会服务能力强本科专业。

财务管理专业已建成会计教学团队、财务管理教学团队2个自治区级教学团队;自治区级精品课程4门,自治区级在线开放课程1门,自治区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一流课程2门,自治区级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1门;院级一流课程2门,级精品课程8门,级示范课程1门,级本科合格课程28门。

财务管理专业注重学生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培养。获得自治区级以上各类竞赛奖励参加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学生比例逐年提高2020年,学生参加“全国应用型本科会计技能竞赛”,1名学生获得二等奖6名学生获得三等奖;学生获得国家励志奖学金33人,获得自治区级“三好学生”荣誉4获得自治区级优秀学生干部1人2021年,50名学生获得级奖学金;百余名学生参加助学筑梦铸人活动;9学生参加创新创业训练项目。

5.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

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的前身为原巴盟教育学院1981年设立的数学教育专业。2001年院校合并后并入河套大学数学与计算机科学系。2006年数学教育专业被评为院级品牌专业。2012年,成为河套学院首批设置的本科专业,并于9月开始招生。2016年新增校企共建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大数据分析方向)。2020年被评为河套学院一流专业,同年获批自治区一流专业。

现有自治区级一流课程1门、自治区级在线开放课程1门、自治区级精品课程1门、自治区级教学团队1个、自治区高等学校教学名师2人自治区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二等奖1项,院级在线开放课程2门,院级精品课程4门,院级教学团队2个、院级教坛新秀1人、院级教学成果奖2项,院级本科优质课5门、院级本科合格课程60门。“应用数学研究所”“数论研究中心”先后被确定为学院重点培育平台。依托平台,促进教师教科研工作,成功申报国家级项目1项,省级项目2项、市级项目1项、院级项目4项;公开发表出版各级各类教科研论文55篇,论著及教材3本。

升本以来,学生共考取硕士研究生65名,其中2018届有25名学生被录取,升学率为37.31%。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实践创新能力不断提升,在各级各类竞赛中多次获奖,获“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本科组全国一等奖1项、全国二等奖4项申报并完成“河套学院大学生科研基金项目”。2021年,学生获得国家励志奖学金10人,自治区级“三好学生”荣誉4人,159名学生参加助学筑梦铸人活动15名学生参加创新创业训练项目。

6.农业水利工程专业

农业水利工程专业的前身是始建于1958年的临河水利学校设立的农田水利工程专业。2004年并入河套大学,2013年农业水利工程专业设置为本科专业,现有8个实验实训室,下设27间分室;双师双能型教师7人共招收8届13个班473名学生。现有自治区高等学校教学名师1人,自治区高等学校教坛新秀1人,自治区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全国高校微课教学比赛三等奖1人。

依托河套灌区地域优势,深化产学研合作,现有稳定的校外实习实训教学基地17个通过创建内蒙古自治区科技创新团队、内蒙古自治区河套灌溉排水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河套灌区生态水利研究中心,不断推进与河套灌区相关管理单位的产学研深度合作与交流,教师的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能力不断提升,申报各级各类科研项目20余项;培养学术骨干10余名

学生理论水平与实践技能不断提升。2016年,获得内蒙古年度大学生“桃李之星”1人。2018年,学生参加第六届内蒙古自治区大学生结构设计竞赛,获优秀奖。2019年,学生参加全区高等院校大学生测量技能竞赛,获三等奖。2020年,3名学生入围院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其中2项立项为自治区级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2021年,学生参加“南方测绘杯”全区高等院校大学生测量技能竞赛,获得GNSS-RTK放样一等奖、一级导线测量二等奖、团体二等奖;第十二届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内蒙古自治区数学一等奖1人,二等奖2人,三等奖1人;参加自治区结构设计大赛,获得优秀奖;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院级三等奖1人。

五、质量保障体系

(一)人才培养中心地位

1.制度保障

2020-2021学年,学院不断加强和完善教学管理制度建设,制定并下发《关于印发<河套学院新增学士学位授予专业审核与质量监督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河套学院大学生应征入伍服务管理办法(试行)》等文件,进一步完善学生学业相关管理工作制定了《河套学院2021年专业技术职称评审工作实施方案》《河套学院2021年教师系列专业技术资格评审条件》《河套学院高校教师系列职称评审办法(试行)》文件,完善《河套学院教职工绩效工资实施方案》文件,破除“五唯”不良导向,推动新时代教师评价改革,激励广大教师积极投身教育教学工作

2.人才培养中心地位落实情况

建立和完善学院党委直接领导,协调学院行政负责实施,分管院领导具体负责的领导体制。加强和改进学院领导深入基层联系学生工作机制突出学生中心地位,不断健全服务学生发展机制。党委书记、院长等结合自身学科背景和工作经历,带头走进课堂听课、课,带头推动人才培养工作的落实,带头联系一线教师与学生。

按照优先保障教学的原则安排经费预算,教学日常运行出占比及生均年教学日常运行支出逐年增加,基本保证了教育教学工作的有效开展。2020-2021学年,本科专项教学经费投入692.88万元,本科教学日常运行支出1806万元。

各管理机构和教辅单位秉承“以教学为中心,一切工作服务于教育教学”的理念,落实教育教学、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研立项、社会实践等各方面政策和措施,把服务教学和服务师生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2020-2021学年,师生对学院管理服务工作的满意度为97.42%。

(二)完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加强质量常态监控

学院规章制度逐步完善,各主要教学环节严格按照《河套学院教学管理制度汇编》执行,教学运行平稳有序,教育管理水平不断提高

教学工作委员会、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课程建设指导委员会、院系两级教学督导工作及相关部门,全方位开展专业评估、课程评估、教材评估、教研室评估、实验室评估、课堂教学质量评估、实践教学质量评估、学生学业质量评估、毕业生评价等评估工作,为学院专业、课程、教研室、教材、实验室的建设与管理及课堂教学、实践教学、学生学业质量的提升提供建设性指导意见,形成有效的内部教学质量保障机制,推动学院内涵式发展。

选聘院级教学督导21人,系级教学督导76人,组建了院级、系级教学督导工作组,开展教室日志、教案、试卷、毕业论文(设计)、教学文件等专项教学检查和随机听课、师生座谈会等活动。2020-2021学年,院级教学督导听课共计1116人次;开展专项检查412人次;召开教师座谈会150次,学生代表座谈会65次;院级督导开展毕业论文(设计)、教案专项检查,共抽查了10个院系27份毕业论文(设计)13个院系38名教师的教案;召开4次教学督导工作分析总结会,发布教学督导简报7期。开展河套学院督导工作网络调查问卷,问卷回收438份,形成督导工作网络问卷调查分析报告,深入分析督导工作现状、面临的问题,并对督导工作提出建议,促进督导工作规范化。

通过选树教学先进典型,发挥正向带动作用。开展督导最喜欢的教师、教师最喜欢的督导评选活动,共评选出13位督导最喜欢的教师、3位教师最喜欢的院级督导与8位教师最喜欢的系级督导,并在河套学院公众号推送了优秀教师的事迹,让优秀教师更好地发挥榜样的作用。

突出学生的中心地位,实施学生教学信息员制度。充分发挥学生在教学质量监控方面的作用,学生教学信息员队伍覆盖全院所有教学班。按月梳理、反馈有关学生学习、教师教学及教育教学管理等方面意见和建议,集中反馈给院系相关管理部门,有针对性地解决教学与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2020-2021学年,召开学生信息员座谈会2次,共发布教学信息员简报3期,有效促进教师、学生、教学管理人员的联系与沟通。开展了2021年度优秀教学信息员评选活动,最终评选出优秀学生教学信息员89名。

采取常规检查和随机抽查相结合的方式,开展期初、期中和期末常规教学检查,院系日常教学检查常态化。2020-2021学年,学院开展教学检查8次,涉及课程976门次,覆盖学生30696人次。

落实听课制度,分管教学的学院领导、教务处工作人员及教师全面落实学院听课制度,深入教室、实验室听课,了解教学状况,发现和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持续推进任课教师每人每学期至少听课10次,以教研活动形式进行评课,强化教师间的沟通与督促,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加强学风建设,强化考风考纪管理,启用标准化考场监控设备216个,实现所有考场视频监控全覆盖,辅助强化巡考力度。

各项举措的实施,持续推动学院的教学基本建设,进一步规范了教学行为,确保教学秩序的稳定运行,以学生为中心的服务理念不断加强。对学院教育教学工作进行了全面地监督、检测和评价,对教学质量、教学运行状况做出了科学地判断,为调整教育教学及教学管理决策提供依据,不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基本状态数据分析利用

学院高度重视高等教育质量监测国家数据平台、高等教育基层教育统计报表等数据采集、上报工作及时向社会公开发布本科教学质量报告,如实反映学院在提高本科教学质量方面所作的各项工作和本科教学的实际情况通过各项基本状态数据的采集,对影响学院本科教学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核心指标进行分析,将分析结果向相关部门反馈并采取相应改进措施,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持续推进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整改

2020-2021学年,根据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专家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学院在办学思想与定位、师资队伍建设、机构职能优化、产学研合作、学科专业建设、课堂教学改革、教学质量保障、学生指导与服务等方面扎实开展整改工作,巩固评建工作成果。下发了《河套学院关于下发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各院系整改任务清单的通知》《关于报送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整改各工作组报告的通知》等文件,对各项评估整改工作进行全面检查,确保专家反馈意见全部落实到位。根据本科教学合格评估各项整改工作的开展落实情况,组织专人撰写了《河套学院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整改报告》,并上报内蒙古自治区教育厅和教育部评估中心。2021年1月8日,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正式发布了《关于公布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结果的通知》,河套学院通过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

通过一年的整改,学院办学定位更加有效落实、师资队伍结构进一步优化、内部管理机构和运行机制进一步完善、产学研合作效果显著提升、专业内涵建设水平全面提升、教学改革进一步深化、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更加完善、学生指导与服务实效凸显。学院将按照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整改的各项要求,持续推进教育教学工作,为迎接审核评估奠定基础。

)开展学位评估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暂行实施办法》、自治区教育厅《关于印发内蒙古自治区普通高等学校学士学位授权审核工作办法的通知》文件要求,制定《河套学院2021年新增学士学位授权专业自评及申报工作实施方案》《河套学院新增学士学位授予专业审核与质量监督管理办法(试行)》,开展了体育教育给排水科学与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3个本科专业新增学士学位授权评估工作,3个专业均获得学士学位授予权。

加强师范类专业建设

学院现有汉语言文学、数学与应用数学、英语、美术学、音乐学、学前教育、体育教育7个本科师范类专业。为不断提升学院师范类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组织师范类专业院系负责人、专业带头人、教研室主任等参加了教育部高等教育教学评估中心举办的2021年师范类专业认证第一期学校培训和师范类专业调研、论证工作,强化学院师范类专业主体意识,积极开展自评自建工作,为下一步师范类专业认证打下良好的基础。

六、学生学习效果

(一)学生满意度

2020-2021学年,召开全学生代表座谈会3次。开展了学生对教学工作、教学效果及教学管理工作满意率调查,6664名学生参加调查活动;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对教学工作及教学效果满意率为98.45%;学生对教师的工作态度、学风考风、教学条件、生活条件和安全管理工作非常满意。

(二)本科生毕业与学位授予

2021届共有本科毕业生1861名,毕业人数为1797人,毕业率为96.56%,授予学士学位1797人,学位授予率100%。

(三)攻读研究生

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以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为目的,学院积极倡导和鼓励学生报考硕士研究生,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断促进学风建设。2021届本科毕业生中50人考取了硕士研究生。

(四)学生竞赛

学院高度重视对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2020-2021学年,共获得国家级奖项3项,自治区级奖项84项。其中,第六届大学生艺术展演国家级二等奖1三等奖2自治区级一等奖2二等奖11三等奖12第十二届“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自治区级一等奖1二等奖3三等奖13内蒙古自治区第三届BIM应用大赛三等奖1项;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自治区级二等奖12021年内蒙古自治区大学生足球联赛本科校园组男子组比赛亚军;内蒙古自治区“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铜奖3

(五)毕业生就业

学院高度重视2021届毕业生就业工作,认真落实“一把手”工程,落实落细就业工作主体责任,强化顶层设计,明确责任目标,细化工作举措,制定《河套学院2021届毕业生就业工作实施方案》《河套学院2021届毕业生就业攻坚行动方案》《河套学院重点群体毕业生就业帮扶工作制度》等文件,全力打好毕业生“就业攻坚战”。

加强就业指导服务,开拓就业市场,多措并举扎实推进就业服务。充分利用“北疆就业”“24365智慧服务平台”“河套学院就业微信公众号”“河套学院就业信息网站”“就业工作微信群”等平台精准推送就业信息,举办线上线下大中型招聘会。积极转变“慢就业”现象,举办“家校合力共促就业讲座”“毕业班班主任培训”“优秀毕业生讲座”,并组织优秀毕业生参加全国2021年第四届“闪亮的日子—青春该有的模样”大学生就业创业人物事迹征集活动,我院1名毕业生获得全国表彰。不断提升就业质量,开展免费公考培训、举办简历大赛和职业生涯规划大赛、组织学生参加全区“公招考试模拟大赛”等活动。

2021届本科毕业生共1797人,就业人数为1591人,毕业去向落实率为88.54%。通过对2021届毕业生进行跟踪调查回访,综合反馈信息显示,用人单位对我院毕业生的工作表现总体满意率为94.06%。

七、特色发展

学院始终秉承“艰苦奋斗、自强不息、奋发有为、报国荣校”的办学传统,紧密围绕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坚持教学中心地位,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加强内涵建设,促进转型发展,全力推进特色鲜明的高质量应用型本科院校建设。

)优化学科专业布局,提升专业内涵建设水平

根据巴彦淖尔市“五区一市共建”发展战略和“塞上江南,绿色崛起”的发展目标,依托巴彦淖尔的资源优势、生态优势、文化优势和区位优势,主动对接巴彦淖尔市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形成了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四群一链”专业格局。

学院各级党政领导班子深入内蒙古恒丰集团公司、“天赋河套”总部等重点合作单位开展了关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趋势、行业状况和人才需求的校政企合作调研,共走访调研企业63次,涉及周边企事业单位78家;邀请巴彦淖尔市农业局等企事业单位的本土专家参与论证70人次,2次邀请“河套学院巴彦淖尔生态治理与绿色发展院士专家工作站”驻站院士,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部部长,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研究员、学术委员会主任傅伯杰院士来我院考察指导,开展学术讲座并就生态、环境相关专业发展方向和服务地方给予了大力指导。学院通过不断调研和论证,对区域经济各行业的发展趋势、人才需求状况、就业岗位、岗位能力要求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对推进学院专业集群建设、应用型人才培养起到了指导性作用。

学院梳理、论证已设专业对“四群一链”专业布局的支撑性,不断健全专业动态调整机制,优化专业结构布局。2020-2021学年,学前教育、康复治疗学、财务管理专业在停招一年后恢复招生,护理学专业恢复普通高中招生,工程管理、水利水电工程专业开始招生;环境生态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金融工程、给排水科学与工程、农业水利工程等5个专业各缩减了40个招生名额。采取限制招生、停止招生等办法和手段,使学院的专业结构和布局日趋合理,更好的服务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构建全方位教育体系,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切实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提升思想政治教育水平。现有思想政治理论课专任教师27人,建成自治区级“名师工作室”2个,院级“名师工作室”3个,每门思想政治理论课设置教研室1个,投入73.73万元,建立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训室。注重学生思想教育及全面发展,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合理设置课程模块和教学环节,构建与培养目标相配套的课程体系。开展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专项研究和“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研究,立项自治区级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专项研究项目3项,院级研究项目10项,院级“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专项研究项目10项,院级“课程思政”示范课3门。打造了“诚信感恩励志”教育报告会、“珍惜父母血汗钱”主题班团会等思想政治教育品牌活动。

学院实施本科“3+1”人才培养模式,通过课程实践、专业见习、毕业实习等环节,对接职业岗位工作过程,强化实践应用能力培养,促使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互衔接、相互融通。学院以单班授课形式开展教学,班级课堂秩序良好,能够进行有效的课堂教学,授课教师充分把握每个学生的学习状况,进行因材施教。学生能够主动进行课堂学习,积极思考,形成和谐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良好学习氛围,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提升了育人质量。开展人才培养方案的优化工作,构建“平台+模块”的课程体系;充分尊重学生志趣、性格、能力等各方面的个性化差异,实行跨学科、跨专业选课制。

开展运动校园APP阳光健康跑、田径运动会、“院长杯”足球赛、那达慕等群众性体育活动。举办高雅艺术进校园、中华优秀经典诗词诵读、书画摄影展“非遗文化进校园”传统手工艺作品展”校园歌手赛等活动,积极进行艺术实践。将《劳动教育》课程纳入人才培养方案,开展学生德智体美劳“五育”内涵研讨分析会,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培养体系。

加强社会实践教育,提升学生实践能力。将社会实践作为“第二课堂成绩单”必选项目纳入人才培养方案,规定学时学分。制定《河套学院学生社会实践管理办法》,明确社会实践的时间和任务要求。开展生态文明实践月系列活动“我为青年做件事”实践活动“我是共青团员,我帮你”主题活动;利用“北疆新时代”文明实践指挥调度系统开展助学支教、助老助残、文艺演出、赛会服务、关爱儿童等服务类型共计19项,服务总时长达16663小时。

八、问题与改进

(一)部分专业师资队伍结构有待优化与提高

目前,部分专业教师数量偏少,行业企业对学生需求量较大的专业师资力量相对薄弱;教师队伍结构有待进一步优化与提高,中青年教师较多,高职称、高学历教师数量偏低,高水平专业带头人、双师双能型教师数量相对较少。

学院将继续加大高层次人才引进力度,进一步落实《巴彦淖尔市人才引进和培养实施办法》《河套学院英才计划岗位实施方案》,并采取“柔性引进”政策,聘请一批知名专家学者、高级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作为兼职教授。引育结合,持续实施博士教师培养计划,鼓励具有硕士学历的青年教师攻读博士学位,促使青年教师提高学历层次和专业水平。

重点培养和支持一批学历高、教学效果好、实践能力强的青年教师晋升高级职称,优化现有师资队伍结构。在高层次人才中,培养一批学科专业带头人,积蓄学科专业建设的后备力量,促进人才队伍建设。

选派专业教师到企事业单位进行多途径、多方式的挂职锻炼,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加大“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力度,继续实施“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计划,进一步完善“双师型”教师认定、考核、评聘等方面的政策,提高“双师型”教师在专任教师中的比例。努力建设一支更能促进学院应用型转型,更能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更能适应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高素质、高水平的教师队伍。

(二)教育教学改革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大

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需进一步深入,优秀教学团队与教学成果数量相对较少,没有形成统筹推进和长效机制。

学院将深入贯彻落实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任务,加大对教师的培养培训,以成果导向教育的理念(OBE理念)推动传统教育教学系统变革和重构。将成果导向的价值取向、学生中心的教育理念、持续改进的质量文化等运用到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实现从以教为中心到以学为中心和从知识体系为中心到能力达成为目标的转变。

加大对教学改革的研究,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坚持教学研究与教学实践相结合,着力提升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通过开展师德师风建设、教学管理模式、教学管理信息化、治理体系现代化的模式及发展路径,教学质量保障、监控与评价体系,“互联网+政务服务”提升路径等教学管理研究,形成高质量的教学管理成果,并将研究成果应用于学院实践,不断完善学院教学管理相关工作,充分调动各教学管理服务主体发挥主观能动性,提高教学管理服务质量。


上一条:拟申请注销登记公告
下一条:河套学院党史学习教育“我为群众办实事”计划清单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