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往开来 科学发展
努力开创河套大学教育事业新局面
2012年3月29日,河套大学获教育部批准,升格为普通本科学校,成为内蒙古西部地区唯一一所普通本科学校。就河套大学升本成功的重要意义及今后的办学思路等情况,巴彦淖尔市记者专访了河套大学校长张永胜。
访谈主题:继往开来 科学发展 努力开创河套大学教育事业新局面
访谈时间:2012-06-04 17:32:00
访谈背景:2012年3月29日,河套大学获教育部批准,升格为普通本科学校,成为内蒙古西部地区唯一一所普通本科学校。

下文为文字实录:
主持人:请问张校长,河套大学当初是在怎样的条件下建起的?
张校长:河套大学创办于上世纪八十年代,是与改革开放同步奋进的。1985年,遵照国务院加快高等教育发展的指示和教育部《关于调整、改革和加速发展高等教育若干问题的意见》精神,巴彦淖尔盟盟委、行署从地区经济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出发,以攻坚克难,敢为人先的卓识,当年建校,当年招生,创办了河套大学。1986年经原国家教委批准,河套大学正式成为具有高等学历教育招生资格的普通高校。在创办初期,面临诸多困难,条件十分艰苦,可以说是白手起家。经过多年的点滴积累、逐步发展,到上世纪末,学校才初具规模。河套大学的建设与发展一直受到自治区、巴彦淖尔市两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进入新世纪,自治区、市委、政府根据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先后两次对巴彦淖尔的中、高等教育布局进行了调整。2001年、2004年,巴盟教育学院、巴盟师范学校、巴盟电大、巴盟财校、巴盟卫校、巴盟农牧学校、临河水校等七所院校并入河套大学。经过教育资源的整合和优化,学校的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办学条件明显改善,进入了一个快速的发展时期。经过近三十年的发展,学校共设蒙古语言文学系、理学系、土木工程系、医学系等12个教学单位,另设远程教育学院(电大)、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学校有全日制专科在校生7644人,五年制高职学生2438人,全日制在校生达到10082人 ;开放教育、远程教育、成人函授学生7004人,全校各级各类在校生总人数为17086人。同时,学校逐渐孕育了“艰苦奋斗、自强不息、奋发有为、报国荣校”的优良传统。
主持人:请问张校长,目前河套大学的发展现状如何?
张校长:经过近三十年的发展,在办学定位、学科建设、专业建设、教师队伍建设、基本办学条件建设等各方面都取得了重要成就,积累了较为丰富的资源和经验。26年来,共为社会培养输送各级各类毕业生4万余名,多数已成为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有作为的人才,支撑着内蒙古西部地区,特别是巴彦淖尔的教育、水利、医疗、金融、建筑等事业的发展。为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重要的人才支持,成为内蒙古西部地区重要的人才培养基地。
主持人:请张校长回顾一下河套大学申办本科教育的简要历程。
张校长:基于地区经济社会和河套大学发展的迫切需要,从2007年开始,巴彦淖尔市委、政府启动河套大学申办本科教育工作,得到了教育部、自治区政府、教育厅和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升本”工作启动后,学校多次召开办学定位、办学特色、学科专业建设研讨会,先后聘请百余名区内外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专家、教授为客座教授或来校讲学,充分发掘和发挥教育专家对学校人才培养工作的引领和指导作用。与此同时,学校大力引进高层次人才,着力提高专业教师学历层次,加大对有突出贡献教师的奖励力度,加大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教学名师的培养选拔力度,有组织、有目的地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师校本研修、培训和竞赛活动。学校还组织人员先后赴集宁师范学院、宁夏师范学院、吕梁学院、唐山学院等新建本科院校考察学习“升本”建设工作,为顺利实现“升本”目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009年5月,河套大学晋升普通本科学校工作全面进入申报程序,巴彦淖尔市和学校相继成立了“河套大学申办本科教育工作领导小组”,进一步加强了升本工作的组织领导。学校根据教育部《普通本科学校设置暂行规定》的具体要求和有关标准,经过审慎研究和论证,拟定完成了《河套大学晋升普通本科学校可行性论证报告》和《河套学院章程》,并以此为附件,于2009年6月正式向巴彦淖尔市人民政府提交申办本科教育申请报告。
2010年10月8日,巴彦淖尔市人民政府正式向自治区人民政府提交了《关于河套大学晋升普通本科学校的请示》。
2011年9月26日,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正式向国家教育部提交了《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商请批准河套大学升格为本科高等学校的函》。同时,自治区教育厅将《河套大学晋升普通本科学校申报材料》上报教育部规划司高校设置处。
2011年12月12日,自治区高等学校设置评议专家组深入我市考察评估河套大学“升本”工作,并召开河套大学“升本”评议工作汇报会及反馈意见会。专家组对照《普通本科学校设置暂行规定》的有关要求和标准,考察评议了河套大学申办本科教育的可行性论据及其条件,并就学校今后的发展提出了建设性意见和建议。
2011年12月23日,教育部高校设置评议委员会派出以教育部信息中心原主任咸立亭同志为组长的专家组,对河套大学“升本”工作进行了全面的考察评议。专家组在听取汇报和实地考察评议后一致认为:一是在巴彦淖尔市设立一所本科院校十分必要,可行性论证很有说服力。内蒙古自治区本科教育资源数量偏少,从区域布局上来看,内蒙古西部四盟市没有一所本科院校;从巴彦淖尔市的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来说,建立一所本科院校也很必要。二是河套大学已经具备了举办本科教育的条件。三是市委市政府对学校的关心支持力度很大,能够满足学校建设和发展需要。同时,专家组成员就学校的办学定位、发展规划、管理体制、新校区建设、科学研究、服务社会、河套文化的传承和引领等方面提出了许多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2012年1月11日—13日,全国高等学校设置评议委员会六届一次会议在沈阳召开,经过专家认真评议表决,会议高票通过了河套大学升格为普通本科学校。
主持人:请问张校长,河套大学升本成功的主要经验和重大意义有哪些?
张校长:河套大学经过近五年的艰苦努力,如期实现升本目标,成功的经验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自身发展基础好,经过近三十年的发展,河套大学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办学条件不断改善,办学质量和办学效益不断提高,特别是为区域经济社会服务的能力显著增强。
二是学校特色明显,发展势头好。经过2000年和2004年两次整合,河套大学集中了原巴彦淖尔盟师范学校、巴彦淖尔盟教育学院等7所院校的优质资源,实现了“规模扩大、优势互补”办学效应,办学实力明显提升,为学校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目前,学校已建成自治区级品牌专业10个;自治区级精品课程14门;自治区优质精品课程2门。教师中有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名;有荣获“内蒙古自治区青年美术十杰”称号教师1名;曾宪梓教育基金师范院校教师奖2名;自治区高等学校教学团队3个、教学名师4名、自治区教坛新秀1名;自治区高等学校科技创新标兵1名;自治区科技特派员4名、巴彦淖尔市科技特派员9名。
从2006年、20011年两次通过国家和自治区“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以来,学校累计获准立项的市级以上科研项目45项。河套大学教师作为主要完成人的2项科研项目被自治区政府授予农牧业丰收奖,13项获自治区政府奖,5项获巴彦淖尔市政府奖。学校教师编撰专著及教材102部(本),发表论文486篇,学校教师的科研项目、论文论著、作品有30项获省部级奖。
学校坚持和传承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积极发挥大学研究和教育的功能,悉心培育和凝炼大学精神。2006年以来河套文化研究所、河套人文学院、内蒙古岩画研究和保护学会、乌拉特文化研究所等文化研究机构相继在河套大学成立,为进一步研究、发掘区域特色文化,促进区域社会文化事业繁荣进步发挥了重要作用。学校参与组织了历届河套文化研究会年会,协办了阴山岩画国际研讨会和科考活动,主持编撰出版了《乌拉特文化研究》系列丛书,主办了“中国·河套风情书画展”。河套文化的主要元素如阴山岩画、民俗风情等,都在校园建设、教育教学内容中有所体现和渗透。
学校十分重视对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动服务和科学引领,建立长效机制,使科技人员下乡指导、服务常态化。科技人员下乡开展多项农牧业科技培训,年培训农牧民11000余人次。全市“12396”科技服务站就设在河套大学,为农牧民提供全天候的科技咨询指导服务。学校以研究机构为依托,以研究项目为载体,以农场、牧场为基地,取得了“河套地区麦后移栽向日葵复种技术”、“巴美肉羊多胎与高频繁殖技术”等10多项应用技术成果。为提升农牧业的产业化、现代化水平,为农牧民增产增收做出了积极贡献。
学校将学生管理工作作为加强内涵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形成了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和发挥主人翁作用的“三自一主”学生教育管理模式。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学校的教育、管理、服务工作中来,参与到党团组织和学生自治组织中来,使学生成为学校真正的主人。现在学校有规模较大的学生社团63个,每学期开展大型活动70余次,社团活动成为河大校园生活中最为鲜活的内容,也成为最能体现当代大学生积极向上精神风貌的舞台。
三是政策机遇好。《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要优化区域布局结构,实施中西部高等教育振兴计划,公共教育资源向民族地区倾斜,积极发展民族地区高等教育。2011年,国务院出台的了《关于进一步促进内蒙古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意见》强调,要支持内蒙古发展高等院校和重点学科建设。自治区“十二五”规划确定,要主动适应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进一步优化内蒙古自治区高等教育布局结构,推进边疆少数民族地区高等教育的发展,努力培养和造就素质高、能力强的有用人才,增强高等院校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服务功能。河套大学争取升本工作,正是在国家和自治区调整西部地区高等教育发展布局的政策背景下实施的,既得天时,又得地利,机遇十分难得。
四是各级领导高度重视,地方政府大力支持。从2007年申办本科教育工作启动开始,到2012年接受全国高等学校设置评议委员会评议,河套大学升本工作,从始至终得到了教育部、自治区政府、自治区教育厅和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2011年7月,教育部郝平副部长亲自深入河套大学调研,对升本工作提出明确要求,并给予具体指导。
自治区领导高度重视和支持河套大学的建设和发展。自治区政府原副主席连辑带领有关部门领导多次深入河套大学视察指导工作,指示地方政府和自治区有关部门要积极支持河套大学建设。自治区政府召开专题会议研究河套大学建设和发展工作,形成专题会议纪要,从政策、资金上给予了更多的倾斜和支持。自治区多位领导和教育厅及相关部门的领导,多次深入到河套大学调研。
巴彦淖尔市委、政府加强领导,把河套大学升本工作作为加快社会事业发展的重要工程,按照普通本科学校的设置标准,明确目标任务,列入“十二五”发展规划,写进政府工作报告。市委、政府成立了以书记、市长为组长的河套大学升办本科教育工作领导小组。2007年以来,市委、政府先后多次召开常委会议、党政联席会议、政府常务会议、市长办公会议和专题会议,专门研究河套大学发展,具体解决升本工作的困难和问题。市委书记、市长、分管市长及市人大、政协领导多次带领相关部门负责人到河套大学调研,现场办公,推进工作落实。从2009—2011年,市财政分别为河套大学拨付预算内教育事业费3960万元、6519万元和7258万元,生均分别达到5851元、9575元和10097元,2011年还从财政增支中,给河套大学列支2000万元,加强学校基础设施建设。政府多方筹措资金,用于旧校区拆迁改造和办学条件改善。
为了推进和保障河套大学升本后的持续发展,市委、政府专门出台了《关于加快河套大学建设步伐的意见》,在推进人才引进、校企合作、文体设施布局与学校建设以及深化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升办学水平和办学效益等方面,明确了今后一个时期支持河套大学发展建设的政策措施。并决定在双河区开发建设河套大学新校区,建设期限为三年(2012年—2015年),总规划面积72.43万平方米(约1086.45亩),设计建筑总面积23.6万平方米。同时明确,在“十二五”期间,每年增加拨款3000万元,主要用于购买教学设施设备和提高教师待遇,支持河套大学的发展。
五是上下同心,准备充分。争取升本,是河套大学办学历程中一次难得的重大发展机遇,学校一开始就把它当作一次必须迎接的挑战,进行了整体规划和全面部署。在市委政府的坚强领导和大力支持下,学校按照普通本科学校的设置标准,加强基础设施、师资队伍、学科专业、校园文化等方面建设,全面推进申办本科教育的准备工作。全校师生员工凝心聚力,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积极投身到学校“升本”工作中。经过几年的建设和努力,学校各方面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办学实力明显增强,各项办学指标均达到了本科学校设置标准,得到了全国高等学校设置评议委员专家组的一致好评和认可。
河套大学升本并在其基础上建立河套学院,在欠发达的内蒙古西部边疆民族地区,办起更高层次的高等教育,利在当代,功在千秋。它的成功,具有深厚的社会基础和强烈的群众意愿。对于促进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和加快内蒙古发展意见的实施,促进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稳定与繁荣;对于优化内蒙古高等教育布局结构,改变自治区西部四盟市没有一所本科学校的不合理现状,实现高等院校均衡协调发展,促进民族教育和民族团结事业;对于提高内蒙古西部地区基础教育的整体质量和水平,为巴彦淖尔乃至西部一盟三市培养和输送大批具有本科学历的高层次本土人才;对于进一步扩大巴彦淖尔市的影响力,增强综合竞争力,促进地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的发展,影响深远,意义重大。
主持人:请问张校长河套大学首批在哪些专业招收本科生?
张校长:学校现有语文教育、美术教育、数学教育、英语教育、作物生产技术等40个招生专业,其中语文教育、英语教育、美术教育、护理、会计电算化、建筑工程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道路桥梁技术、畜牧兽医和旅游管理为自治区级品牌专业。2012年秋季首批在汉语言文学、数学与应用数学、英语、美术学、农学、动物科学六个专业招收本科生。
主持人:请张校长谈一谈河套大学今后的办学思路、发展规模与前景展望。
张校长:根据教育部《普通本科学校设置暂行规定》的具体要求和有关标准,经过反复论证和调研,河套大学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的办学定位是立足当地,面向西部,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多科性本科院校。
学科和专业定位是在现有基础上,根据地区产业经济结构的调整,逐步完善学科专业设置,建成以文学、农学为主,理学、工学、医学等协调发展的学科体系。
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是培养理论基础扎实,综合素质高,专业能力强,具有可持续发展潜力和创新精神的应用型人才。
发展步骤是2012年至2016年,全面完成新校区建设,建成符合国家标准的本科学校。2017年至2020年,着力提高本科教育教学质量,建成特色鲜明、功能完善的本科学校。
学科专业建设和办学规模基本是逐步扩大本科专业,减少专科专业。2012年首批设置的六个本科专业开始招生,同时减少10个专科招生专业,逐步优化学科专业结构,完善学科门类,在2012-2016年期间分批设置25个左右的本科专业。逐年加大本科招生人数,减少专科招生人数,到2016年,全日制本科在校生规模达到5000人左右,专科招生专业数控制在10个,专科在校生减少到3000人左右。全日制本、专科学生数稳定在8000人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