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0月28日我校举办了“河套大学人才培养方案改革论坛”会议,会上我院杨树生院长代表机电与信息工程学院做了题为“机电与信息工程学院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中对一些问题的思考”的发言。

大学的人才培养是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为标准的。我们的全部教学活动都应该围绕人才培养方案去展开。机电与信息工程学院现有八个专业,制定好各个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是一件非常重要的工作。现根据教育部以及学校教务处制定的关于“人才培养方案”的指导性文件精神,就我们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问题及其对策与大家进行探讨。
一 、新的《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方案》对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的影响及对策
新的评估方案增加了行业等社会评价因素,注重用人部门对毕业生质量的实际评价,这正是我们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过程中所欠缺的。因为我们的毕业生工作单位比较分散,很难确切地、详细地了解到用人部门对毕业生质量的实际评价,这对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带来了一定的困难。采集这方面的信息需要广大教师到各大企业调查,需要调动广大毕业生的积极性,需要企业的配合。我们准备通过设计调查表、发放信件等方式做这项工作,等时机成熟再派教师到企业了解情况,为进一步修订新一轮的人才培养方案做准备。
值得提出的是我院的矿山机电专业已经迈出了这一步。严鹏浩、包达来老师于2007年10月24日前去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乌拉特后旗东部矿业集团发放问卷,通过矿上领导、管理人员、工程师、技师及工人师傅对相关问题进行了调研,并回收、统计和分析。在147张有效问卷中,基本上肯定了我们制定的矿山机电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同时也提出了新的能力要求,如:“工作协作能力、健康的体魄,胜任矿山艰苦环境的能力、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具有一定的机械加工能力,会使用各种刀具的能力等动手能力、适应社会高效率工作的能力”。为了了解学生对现行课程的态度,他们草拟了---河套大学信息技术环境下矿山机电专业整体优化教学改革实验研究调查问卷,于2007年10月对本系及矿山机电专业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并进行回收、统计和分析。经过对矿山机电专业的深入分析和国内先进院校的访问,以及网上调研,又向巴彦淖尔市征华机电液压研究所的有关科技人员征求意见确立了“河套大学矿山机电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
二 、教师的思维定势对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的影响与对策
我们的教师接受的是系统的大学教育,毕业以后来到河套大学任教,在教学中总是想把自己在大学期间所受的教育模式在课堂中有所体现,总是把教材从头至尾地讲授,时刻注意知识的系统性与连贯性,舍不得取舍教材内容。常言道:“知识就是力量”,但这并不意味着教的越多越好,而是要服从学生的接受能力,要因材施教,应该将专业课中不切合实际的、学生很少用到的知识点删除。我们的教师期望值过高,所讲知识内容多、难度大,这就更加伤害了大多数学生的自尊心与自信心。所以教师一定要更新观念、转变思想,在新的理念指导下进行教学。
在“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中,一方面要加强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另一方面要注意拓宽学生的视野。增加一些少学时、介绍性的课程,这些课程不见得一定要让学生掌握什么,而是让学生知道些什么,起到触类旁通、培养创新思维的作用。例如,《自动控制原理》课,需要较深的数学理论,如果系统的讲授,学生很难听懂,开设这门就没有实际的意义。但自动控制原理又是本专业的学生应该了解的,所以我们每周只开设2课时,以拓宽学生的视野。
“书到用时方恨少”,这是我们教育学生重视知识积累的一句传统格言,今天我们必须重新审视这一观点。无论是普通教育还是职业教育,必须形成终身学习的教育理念。那种仅靠全日制教育所学到的知识技能就可以受用一生的思想必须彻底改变,有些知识技能很可能是需要时才去学。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时要具体体现“必需、够用为度”。
例如,矿山机电专业、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与应用电子专业都开设《普通物理》课,但侧重点不一样。矿山机电专业侧重电磁学与力学;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侧重热学与力学;电气自动化专业侧重电磁学与力学;应用电子专业侧重电磁学。虽都为工科专业,所用教材也一样,甚至任课教师也一样,但对不同专业的教学要求却不一样。
再如,我们各专业都开设《高等数学》课,但侧重点也不一样。计算机图形图像方向除一元微积分外,应侧重几何内容;电子商务专业除一元微积分外,应侧重概率统计;计算机软件方向除一元微积分外,应侧重离散数学与线性代数内容;计算机网络专业除一元微积分外,应侧重离散数学。
又如:计算机各专业都开设动态网络程序设计课程,但是由于将来从事的职业岗位会有所不同,对学生的要求程度也不相同,软件方向的学生除了必须掌握动态网站开发设计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外,还需进一步学习《动态网络程序设计案例》以及《软件工程》课程,使学生具备开发大型网络程序的能力。而其他专业方向的学生则相对要求低一些,只要掌握动态网站开发设计的基本技能即可。
三 、职业技能与职业意识对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的影响与对策
对我院部分学生进行的调查中,有很大比例的学生明确表示学习目标为“升本”。进入高职院校的学生不了解社会,相当多的学生(尤其是新生)想圆“大学梦”。这对高职教育非常不利,说明学生对自己估计过高,对自己将来做什么、从事什么职业缺乏必要的认识,找不准自己的位置。
过去我们的教师只注重课堂教学,忽略了学生的职业意识教育。学生一入学,就要突出职业特点,在培养学生职业技能的同时,要特别强调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与职业意识。要让学生明确毕业后他们就是工矿企业的技工、助理工程师、技师,要有角色感,尽快与职业建立起联系。2004年2月28日教育部部长周济在第三次全国高等职业教育产学研结合经验交流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我们要培养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的高技能人才。我们培养的是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这一定位应该时刻明确。我们的矿山与机电专业培养的学生,如果在培养过程中早一些定好位,这一专业就是一个很好就业的专业,否则我们培养的学生就属于下不去、留不住、用不上的毕业生。
例如,内蒙古中西部的巴彦淖尔市、鄂尔多斯市、乌海市历来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地区,工业、矿山开采业发展较晚,地方矿业工作环境较差,加上薪金、地方气候等原因,内地学生不愿意来,使得矿山开采、冶炼、选矿等方面的工程技术人员,特别是常用的机电方面的大学毕业生非常短缺,而我们本专业有部分学生根本不想去这些企业去工作,学生所学非所用。为解决这一困难地方政府以及工矿企业的领导们纷纷出钱将当地高考线下学生送出去培养,造成资源与财力的浪费。
内蒙古乌拉特后旗2007年---2008年送出学习的情况
另外,我们在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过程中,为了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明确了模块化教学的思想:每一个人才培养方案都按照不同的职业技能,对相关的知识点,知识体系进一步归纳,对部分课程进一步进行优化、整合,尽量避免相关知识在不同课程中的重复讲授,以加大部分核心课程的实践教学课时比例,形成以职业素质培养贯穿整个教学过程的技能型人才培养课程体系。特别是针对计算机学科,其发展速度快,相关课程的开设必须与市场相适应,我们去掉了一些不适合教学的语言类课程,引入了新的应用范围广的课程。例如,计算机类各专业,基础类的程序设计课程,只保留经典的C语言程序设计,而将VB程序设计去掉改为VB.NET程序设计,这样既能使所有专业学生都能够掌握基本的程序设计过程和技巧,具备初步的高级语言程序设计能力,也为学习后续的课程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对于软件方向,我们引入了当前比较流行.NET系列课程。对于网络专业,我们引入了CCNA认证课程。
必须突出职业技能培养的特色,实行“双证书”教育,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把握“保量”和“适时”的原则,按照“阶段、渐进”的方式,从而增强学生在人才市场的竞争力,为实现职业教育与就业的“零距离”打下坚实的基础。
要本着因材施教的原则制订人才培养方案。从目前来看,我院的学生入学成绩还是相当低的,虽然考试分数不完全等同于能力、素质,但就整体而言,进入我院的学生在学业成绩、学习态度与注意力集中程度、学习方法、接受知识的能力等诸多方面还是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传统的人才培养方案中,过分注重学科体系,较少考虑这些差异,没有重视高职学生知识基础差这一因素,未能做到因材施教,造成教与学脱节。因此,在制定高职人才培养方案时,必须注意要在整体上体现淡化理论,加强感官认识与实际操作能力,在课程设置上要注意课程整合,面向市场,彻底打破学科体系,要突出教学环节的实用性,突出理论为实践服务,理论要围绕实践、围绕解决某一问题展开。课程组织形式则要多样化,提倡按专题、案例组织教学,提倡任务驱动,以便保持学生注意力,提高学习兴趣。例如,计算机软件方向开设的每一门编程语言课程,所选择的是高职高专系列教材,都属于案例版教材,其教材的内容几乎都是由少量的语法和大量的编程实例构成,教师用较少的时间讲清楚语法之后,便与学生一起分析每个实例,并利用在机房、多媒体上课的优势,边分析、边讲解、边组织学生在计算机上进行实践。每个实例学生学到的都是编程技术,真正实现讲解、实践在每个案例的学习过程中达到零距离的接触。特别是在《高等数学》教学中应略去一些繁杂的证明,将时间花在用具体的理论解决实际问题上,特别是与各专业的具体实际问题相结合。
学生的素质使我们更应该淡化理论教学,加强实践动手能力。利用2+0.5+0.5模式中的第一个0.5时间段,进行校内集中实训。例如,计算机专业的软件方向,可面向社会、企事业单位承揽各类应用软件、动态网站的设计与开发业务;计算机专业的图形图象方向,可面向广告设计公司、装潢公司等开展平面设计制作、多媒体与网页设计制作、平面广告设计制作、VI设计、包装设计等业务;面对具体的开发业务,师生共同参与设计、制作,实现学校与企业的“双赢”,特别是能够极大的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职业技能,为今后走上工作岗位积累工作经验。
例如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在第一个0.5时间段学生可以在专业教师的指导下做一些简单的小设计,比如秒表、计时器、定时器、电子鸟叫、报警器、声控开关、门铃等等。还可以利用单片机实验箱做一些实训,设计一些电路。在指导教师的帮助下,还可以给一些企业做项目,甚至我们可以根据企业的要求改进企业原有的设备,帮助企业提高生产效率。供用电技术专业和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在这个时间段学生可以在专业教师的指导下做一些简单设计,可以利用PLC(可编程控制器)实验台做一些设计性的课题,甚至我们可以联系交通局设计我市交通灯的控制,还可以联系一些单位设计电梯的控制和维护,我们在本学期可以联系一些有用到PLC的企事业单位,对现有的生产线我们可以做出分析并改进,促使生产效率的提高等等。
总之,在“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中,应以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为基础,以培养职业能力为本位,把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与职业素养放在突出的位置,通过综合和具体的职业技术实践教学环节,帮助学生积累实际工作经验,突出职业教育的特色,全面提高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培养一线迫切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感谢机电与信息工程学院的老师们在写作本文时给我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