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的魅力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其中蕴涵着丰富的心理健康思想,深深影响着国人的思想、行为和心理。同时对心理健康教育也具有影响:传统文化的信仰观、挫折观和"中庸之道"等对心理健康教育有着积极意义。
2013年5月6日下午4:30在我院报告厅举办了《学习传统文化,促进心理健康》的开幕式。
在此活动的号召下,我系积极的开展了《学习传统文化,促进心理健康》、重温《弟子规》的两次主题班会。

2013年5月6日下午4:30全体师生参加《学习传统文化,促进心理健康》的主题班会。班会主要讲了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的缺失导致部分大学生心理健康存在一些问题,如唯我独尊,缺乏团结协作的能力,也缺乏社会责任感,而高校开设的中国传统文化课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极其重要,中国传统文化"以和为贵"、"自强不息"、"安贫乐道"的精神可以使这些大学生摆脱心灵的困境,这次活动使同学们认识到了自己的缺点。我相信通过这次活动同学们会取长补短,会更加优秀。
《弟子规》那本金色的小书,短小而精悍。传承着中华五千多年的传统文化,凝聚着一辈辈人的心血。孔子用简简单单的1080个字描绘出了人生中的131件事,每件事都意味着一个人生哲理。从大一开学我系就把《弟子规》作为学习的一个科目,在这一年的学习当中我们学会了:“孝、悌、谨、信、爱、仁”,的真正意义。
可见,学习传统文化,有利于当代大学生塑造健全的人格,更好地了解自己、悦纳自己,增强自信,并不断完善自我、超越自我、发展自我,提高心理调适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