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元在“陈云党风廉政思想研讨会”上发言时提到,他的父亲陈云给家人定下了“三不准”:不准家人搭乘他的车;不准家人接触他看的文件;不准家人随便进出他的办公室
陈云同志作为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对自己高标准、严要求,对于他的子女来说是一笔“最宝贵的财富”,而对于我们的干部而言,则是一面明亮的“镜子”。我们应时刻对照检查自己的言行,谨慎自己的举止,只有身体力行,做出表率,才能受人尊敬,得到拥护。
毛主席说,人要经常洗脸,房子要经常打扫。陈云同志的“三不准”,就是我们每一个干部用于洗脸的“毛巾”、扫地的“笤帚”。纵观近年来的一些腐败分子,其蜕化变质往往都是从生活作风不检点开始的,从一些小事情起步的,往往都是由于不经常“照镜子”、“洗脸”和“打扫”造成的。欲望的大门一旦大开,道德就会滑坡,直至跌入深渊,这不仅对不起党和组织的悉心培养,对不起父母的辛苦养育,也对不起自己多年的艰苦努力。
因此,做人要有人品,当“官”要有“官德”。作为党员干部,不能把“官威”建立在权力和职位上,做“官”是一阵子,做人才是一辈子。要想做官有威望,就必须行得正。“其身正,不令而从;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我们应牢记陈云同志的“三不准”,领会其精神实质和深刻内涵,以“响鼓不用重锤敲”的自觉,一日三省吾身:“我此言此语,是否符合党员干部的行为准则;我此举此行,是否顺应人民群众的真切期待;我此时此刻,是否仰不愧天、俯不怍地。”唯有如此,方能显“官德”、立“官威”、有“官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