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发展观是新形势下我党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执政党理论的新飞跃。领导干部践行科学发展观要勇于冲破一切妨碍科学发展的思想观念,改变一切束缚科学发展的做法和条条框框,革除一切影响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弊端。要不断破除因循守旧的“大山”、突破思维定势的“峡谷”、解决不合时宜的观念。当前,尤其要在冲破四种思维定势上下功夫。
一是必须冲破权威定势的束缚,树立求实性思维观念。要进一步克服将权威视为神明,将本本视为医治百病的灵丹妙药,只要是伟大人物说的、“老祖宗”做的,就认为绝对正确,不能有丝毫改变的思维,而要把实践作为判断是非的唯一标准,不唯上,不唯权,不唯书,只唯实。
二是必须冲破惯常定势的束缚,树立动态性思维观念。惯常定势是一种惯用的、格式化的思维观念,体现出一种思维的惯性。它按照长期形成的固定思路去思考问题,而不是适应时代要求的动态性思维。惯常定势思维,常常停留在对马克思主义某些原则的教条理解上,停留在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些不科学认识上,停留在超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国情的不正确思想上,在实践中十分有害。
三是必须冲破思想定势的束缚,树立与时俱进的思维观念。我国在30年的改革开放中,形成了许多新的价值观念,有的已经体系化,这是我国改革开放的重要成就。但是,由于种种原因,改革开放中形成的某些新观念也有待发展。比如,片面强调发展而忽视了发展的科学性,在发展中忽视了人与自然的和谐,重发展而轻环境,重速度而轻效率,重增长而轻节约,等等。新观念同样需要经受实践的检验,同样需要进一步解放思想,而不能成为束缚发展的枷锁。
四是必须冲破个人主义定势束缚,树立用“三个”有利于标准判断改革成果的思维观念。目前,我国的改革已进入“深水区”,正处于啃“硬骨头”,打“攻坚战”的关键时期,推进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必须防止理想主义心态,把握判断改革是非的根本标准,明确自身在改革中的责任,历史地看改革,立足全局看改革,放眼世界看改革,跳出个人狭隘圈子看改革,用“三个有利于”标准看改革。(黄元宰 江苏南通市发改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