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感于焦裕禄的“不沾光”精神

2017年04月17日 00:00      点击:[]

近日,看了报上两条消息:一则是焦裕禄的次女焦守云在谈到如何继承父亲遗志时,提到一句铿锵的自勉警言:“决不能因为父亲的事迹闪光,我就心安理得地去沾光!”另一则是当年孔繁森献身雪域高原后,有企业向其女儿所在班级捐款,孔玲说:“人家捐资,是由于对我父亲的尊重,而我不能因为是孔繁森的女儿就享受这样的礼遇。”又有电视台找到孔玲商量,要拍她的电视专集片,片名都确定了,孔玲没答应。她希望以平常心态对待因父亲而带来的荣誉。她告诉记者,对她来说,父亲将永远是一笔精神财富,但绝不希望只以“孔繁森女儿”而立于社会。

多么好的回答啊!焦守云、孔玲的“不沾光”精神,不是一般的谦逊之举,而是实实在在地反映了一种不同凡俗的品质和自强自立。这“不沾光”精神,提出了一个人们习以为常却值得深思的问题。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历史,但每个人的历史只能由自己书写。自古虽有“老子英雄儿好汉”的习俗,但实践证明,“老子英雄”是父辈的荣耀,儿女的路要靠自己去走,如果儿女不能自强自立,绝对是没有出息的。焦守云、孔玲的可贵之处正在于她们清醒地认识了这一点。在她们看来,自己只有继承父亲精神财富的义务,而没有靠父亲英名谋取私利的权利。正所谓:庭院里练不出千里马,花盆里长不出万年松,靠祖荫安身立命的人大多没有好结果,迟早会走下坡路不可。

事实上,生活中一些“沾光”的后辈,信奉“背靠大树好乘凉”的比比皆是。当下一些“官二代”“富二代”“商二代”,做出许多为非作歹、伤风败俗、出格丢人等不光彩的事情也不乏其人。“老子革命儿好汉”“朝中有爹儿做官”“躺在老子功劳薄上吃等食”“搭车涨价”的现象也不是个别。尽管如此,我们一些为官掌权的父母仍对儿女有求必应,言听计从,百依百顺,倍加呵护,千方百计利用其地位、权力和名誉,竭尽为儿女谋福祉而“操心劳碌”。遇事为儿女“活动活动”“联系联系”“疏通疏通”;犯事替儿女“写写条子”“打打招呼”“走走后门”,不愿意把儿女放到艰苦环境中见世面,经风雨,生怕儿女吃苦受累。在一些地方,有人不就靠“某处长的儿子、某书记的女儿”之类招牌,办成了不该办的事吗?显然,这些人都是把“沾光”作为自己进步的阶梯,靠沾光来为自己铺平道路。江苏省委原常委、秘书长赵少麟的独生子赵晋外号“赵衙内”,身家百亿。别看小小年纪的他,今年才42岁,但神通广大、活动能量相当惊人。他长袖善舞,倚仗其父权势变现,结交的达官贵人遍布全国。试想,这小子要不是“沾”他老子的“光”,“头绪”会有这么大?其“关系网”、“互联网”、“腐败网”能有如此“发达”,猖狂到极致,早早地实现了“商业帝国梦”?这种“贪二代”在“贪一代”培植下的“衙内腐败”现象,不正是一本典型的反面教材吗?

其实,如此“沾光”,不仅给父辈抹黑,助长了儿女“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懒惰依赖心理,而且不利于儿女道德品质的塑造和独立人格的养成。一言蔽之:害已误子!

为什么不去轻视或干脆蔑视那些不光彩的沾光之举呢?“淌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自己的事自己干,靠人、靠天、靠祖上,不算是好汉。”这是何等自豪,何其畅快!

要知道,借来的光不明,沾来的光不亮,只有自己发光才闪烁,还是靠自己的力量去开创自己的事业,培育真正属于自己的幸福和荣耀吧。对此,焦守云、孔玲作出了响亮的回答,我们为什么做不到呢?

来源:内蒙古纪检监察网 2016年10月25日

上一条:洗马者,非洗马之人也 下一条:跟习近平总书记一起读书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