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部概况
您现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系部概况>>经管系简介>>正文

河套学院经济管理系“十三五”规划

2017年03月27日 00:00  点击:[]

为使我系在“十三五”期间各方面的工作更有目标、有计划、有重点地协调发展,按照国家、自治区教育中长期发展规划提出的战略部署及要求,根据学校“十三五”总体规划,结合我系实际,特制定本规划。

一、“十二五”期间的发展概况

“十二五”期间, 我系领导带领全系师生凝心聚力,开拓进取,攻坚克难,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积极推进改革创新,各项事业全面发展 ,为做好“十三五”期间的工作打下了良好基础。

(一)党的建设全面加强

“十二五”期间,我系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我系的工作重点和奋斗目标不断加强党的建设,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以领导班子建设为重点,以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为基础,以“创先争优”、“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践行“三严三实”新要求,认真开展“两学一做”教育活动,着力提高党员干部的党性修养,着力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创造力和战斗力,不断提高我系党建工作科学化水平。我系党总支于2014年获得了“河套学院先进党总支”称号,2016年获得了“自治区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

(二)专业结构不断优化.质量工程建设成效显著,教学质量稳步提高,

“十二五”期间,我系初步形成了以管理学科与专业为主体,经济学科为基础的学科、专业体系。专业结构不断优化,教学质量工程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先后开设了财务管理、审计学、金融工程三个本科专业和会计电算化、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物流管理、旅游管理、酒店管理7个专科专业。其中:会计电算化和旅游管理两个专业评为自治区级品牌专业,市场营销为校级品牌专业。已建成自治区级优质精品课程1门 ,自治区级精品课程4门 、校级精品课程8门、系级精品课程10门,校级优质课程43门。自治区级教学名师2名,自治区级优秀教学团队1个,校级优秀教学团队1个。在积极推进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建设工作中,精心组织、措施得力、成效显著。荣获了自治区“十二五”期间全区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建设先进集体”、“河套学院教学质量提升工程先进集体”称号。

“十二五”期间,我系不断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完善人才培养方案,优化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构建了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的模块化课程体系,围绕岗位设置课程,开发实训项目,教学内容与企业岗位和从业资格考核鉴定接轨,并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注重职业能力培养。不断优化实践教学体系,创新实践性教学模式。采取“理论讲授→仿真模拟实训→全真职业化训练”相结合共并举,工学交替,教、学、做结合,课堂与实训地点一体的教学模式,技能训练贯穿课程教学全过程。校企合作,开设了具有一定特色与创新意义的校内全真职业化实战训练。并实行“四证合一”制,强化专业实践技能的培养训练。以课程考核为依托,以模块考核为核心,以实践技能为重点,建立以能力评价为核心的考核评价体系,目标考核贯穿与教学和实训各阶段,全过程。 紧密结合行业和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创新校企合作机制、丰富校企合作内涵,产教融合得到了进一步深化;加强系部与企业的合作,教学与生产的结合,校企双方互相支持、互相渗透、双向介入、优势互补、资源互用、利益共享,进一步深化产教融合,以切实提高育人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为我系提高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质量提供了支撑。教学与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高

(三)师资队伍结构不断优化,师资水平进一步提升

“十二五”期间, 我系通过实施“高职称、高学历人才引进、培养计划”,高层次人才数量不断增加,教师队伍结构进一步优化。 先后引进博士2名,硕士研究生13名。鼓励教师攻读硕士博士,2名教师在职攻读取得博士学位;10名教师在职报考攻读取得硕士学位。经过不懈努力,我系现有博士学位教师5名,具有硕士学位的教师30名,硕士以上学历占专任教师的比例由 2011年的49%,提高到目前的59.3%。

经管系现有专任教师59名,其中:自治区工商管理学学科带头人、自治区“企业管理”重点学科带头人1名;自治区级教学名师2名;学科带头人3名,专业带头人3名。教授9名,副教授16名,副高以上职称教师占专任教师总数的 42.3%。教师队伍的学历结构、职称结构、年龄结构进一步优化合理。通过实施青年教师培养计划,加强培训、进修,开展新老教师结对子、青年教师资助、奖励计划等多种措施促使青年教师快速成长。通过实施教师“实习实训计划”,强化了教师实践能力,“双师型”教师28名, 双师比例48%。师资总体水平进一步提升。

(四) 学科建设与科研服务水平不断提高

“十二五”期间,我系紧扣学院办学定位,充分发挥经济与管理两大学科优势,申报成立了河套学院县域经济研究中心。制定“1355”科研创新思路,即:建好一个平台(县域经济研究中心),依托三大教研室(经济、会计、企业管理),确定了五个研究方向(县域经济发展研究、农村经济发展研究,中小企业发展研究、绿色产业发展研究、特色旅游研究)。选择了五种企业对接方式(管理咨询、企业内训、课题研究、市场调研、营销策划),坚定不移地走产教研融合、产学研结合的发展新路,为地方政府与中小企业提供经营理念、技术咨询、风险投资、人才培训等方面的专业化服务,取得实效。

“十二五”期间,认真组织各级各类项目申报立项工作,科研工作取得显著成绩。先后组织申报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项,立项1项;国家教育科学规划项目1项,立项1项;组织申报自治区社科规划项目9项,立项4项;组织申报自治区高校科研项目18项,立项9项;组织申报校级课题41项,已批准立项19项。2014年6月何晓瑶老师主持申报的“中国西部半农半牧区县域经济发展研究”项目获批2014年国家社科基金西部项目,该项目成为我院第一个获批立项的国家级项目,从而实现了我院主持国家级项目零的突破。 “十二五”期间,我系教师在国家级、省部级刊物上共发表论文167篇;主编、参编教材46本;承担各级各类科研项目38项,主持或参与完成国家级课题研究10项,主持完成自治区级课题15项,市级和校级课题多项。 我系评为学院学科建设及科研工作先进集体。

(五)学生工作水平再上新台阶

学院升本后,我系本着“以人为本,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不断深挖“三自一主”学生教育管理工作内涵,始终以团学工作队伍建设为抓手,以校园文化建设为载体,以学生思想教育管理为重心,以团学工作制度创新为突破,以学生资助管理、心理健康教育及校园安全稳定工作为保障,着力培养和打造了一批能思善行、乐于奉献、不怕吃苦、敢打硬仗的素质高、能力强的团学管理工作队伍。形成了一支年富力强、朝气蓬勃的额团学工作团队。在该团队的带领下,不断探索学生管理新模式,在学生管理工作中突出“严、细、实”。坚持“深入学生经常化,工作方法科学化,解决问题人性化”的工作方法,建立了学生日常管理量化考核系统,逐步形成教育、管理、服务于一体的新机制。及时解决学生学习、工作、生活等方面的问题,规范大学生思想和行为,保证学生工作队伍的稳定性和连续性,不断推进学生工作上新台阶。同时,通过加强学生社团建设,积极开展演讲、征文、社会调查、技能竞赛等丰富多彩的课余活动,极大丰富了校园文化生活,学生综合素质不断提高。“十二五”期间,我系连续三次荣获“河套学院团学工作先进集体”称号,三次荣获“河套学院军训工作先进集体”称号。

二、存在的问题

在取得长足进步的同时,我系工作中还存在着一些不足,主要表现在如下几方面。

1. 专业结构不尽合理,专业结构需进一步优化。开设的专业中,管理类专业居多,经济类只有金融一个专业。且管理类的专业都集中在工商管理学科门类内,无边缘、交叉学科专业,经济学和管理学两大学科的协调发展不够。各专业办学水平参差不齐,管理类中会计专业优势突出,其它优势专业数量不多,专业的品牌和特色培育打造工作有待加强。

本科经管类专业布局还不能完全适应区域经济快速发展的要求。专业建设还不能较好地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专业结构有待进一步调整和优化。本科专业只有财务管理一个,数量严重不足,远不能满足社会需要和学生的选择意愿。

2.办学特色不够鲜明。 会计专业的优势和特色需要进一步强化。现有的一些专业实力不强,缺乏竞争力.教学资源尚待进一步整合,专业内涵建设需要大力加强。

3.师资队伍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师资不足,师生比超高,导致教师忙于日常教学,投入到教研、科研和实践锻炼中的精力明显不足。二是教师队伍整体的实践能力不能适应应用型人才培养要求;三是高层次、高水平学科领军人物严重缺乏;四是学科建设的团队优势还未形成,大多数研究方向没有梯队,导致按学科方向的科研能力有限。无论是学科专业队伍总量,还是学科专业队伍结构,或是学科专业队伍研究能力和水平,都还需要进一步强化。

4.学科建设总体水平不高,学科优势尚不明显。学科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学科建设方面,缺乏特色鲜明,并在区内有较大影响的研究方向。学科梯队、学术骨干队伍整体水平有明显差距,科研项目层次低,国家级科研项目少。 教师做科研有明显的评职称效应,致使科研水平只向评定职称条件看齐,高水平的学术论文与科研成果不多,科研与学科建设未能很好地相结合。同时,教师外出学习、进修、参加国际、国内学术会议的机会比较少。科研意识不强,科研能力有待不断提高。

三、“十三五”期间的办学指导思想、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

以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求为导向,按照国家、自治区教育中长期发展规划和学院“十三五”发展规划提出的战略部署及要求,围绕学校“地方性、教学型、应用型”的办学定位,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专业建设为龙头、以学科建设为支撑,以教师队伍建设为重点,以课程建设为基础,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最终目的。 按照“科学规划、分步实施、重点突出、注重交叉”的原则,充分利用和发挥经管类学科的交叉优势,特别是工商管理重点学科的带动作用,以及我校多学科综合资源。汇聚学科队伍,构筑产学研合作平台。把深化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教学内容、课程体系、教学方法和技术手段,打造教学团队,培育创新团队作为建设工作的重点。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优化内部结构,适度扩大规模,充分发挥优势,着力培育特色,不断提高学科与专业建设的整体水平,努力培养综合素质较高、专业基础扎实、应用能力较强、具有一定的职业素养和职业精神的“应用型、能力型、创新型、复合型”高层次应用型管理人才。

(二)基本原则

1.坚持人才强系。把师资队伍建设作为基础支撑,大力建设教学团队,产学研创新团队和德才兼备的管理团队,推动我系可持续发展。

2.坚持质量强系。质量作为强系建设之本,坚定不移地把强化内涵建设、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作为全部工作的主旋律,把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作为目标和引领,带动系内各项工作的全面提升。

3.坚持科研强系。牢固树立科研促教、科研强系的意识,进一步加强科研团队建设,强化各级各类科研项目的培育,加快促进成果转化,以高质量的科研水平推动强系建设。

4.坚持特色强系。把凝炼办学特色、打造我系品牌作为提高社会影响力的重要举措,加强文化建设,强化特色和品牌意识,以特色和品牌提升影响力。

四、“十三五”期间的发展目标

(一)总体目标

紧紧围绕“地方性、教学型、应用型”的办学定位,以管理学重点学科的专业建设为龙头,不断改造、调整和优化经济与管理两大学科与专业结构,积极发展相关领域的新兴专业与边缘学科,形成以经济学科为基础,以管理学科为主体,经济学科、专业与管理学科、专业相互协调、融合、渗透,构建服务地方经济建设的学科与专业体系。不断调整经管类专、本科规模结构,增设经管类本科专业,扩大经管类本科招生规模。全面实现转型提升,全面加强内涵建设,全面提升办学水平。实现办学规模适度发展,学科专业结构更趋合理,保障体系更加完善,人才培养质量、科学研究水平和社会服务功能不断增强。努力把我系建设成为和谐系部、创新系部、实力系部,成为地方经济与管理应用型人才培养基地,成为探索解决地方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问题的研究基地。

(二)具体目标任务

“十三五”期间的具体目标任务可概括为“1358”,即“一个体系,三项改革,五大建设,八项任务”。

一个体系:构建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的、与地方经济互动、结构优化的经管类应用型本科教育学科专业体系。

三项改革:经管类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经管类应用型教学体系构建与改革,移动互联网时代的课堂教学及教学技术及方法手段改革。

五大建设:教师队伍与教学团队建设、移动互联网时代在线课程及课程资源建设、教学质量工程项目建设、实验室及实训基地建设、学术梯队与科研平台建设。

八项任务:认真做好迎接本科合格评估的各项工作;建设一批特点明显、质量优良的精品在线课程;建设1个区级本科教学团队、2个校级本科教学团队;培养在区内校内有一定知名度的自治区级教学名师2名、校级教学名师3名、系级教学名师5名;专业带头人3-5;自治区级教坛新秀1-2名、校级教坛新秀2-3名、系级教坛新秀4-5名。培养和引进3-5名在区内有一定知名度、在校内有一定影响力的学科带头人和一批教学水平高、学术造诣深教学的中青年学术骨干;培育建设2-3个研究方向明确的经管类科研服务团队和研究平台;申报建设1个自治区哲学与社会科学研究基地;力争建设1-2个学生创新创业实训平台。

五、保障措施

(一)进一步加强党的建设,改进作风建设

严格按照党中央、自治区及学院党委关于从严治党的要求,全面加强我系党的建设。以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习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学习党章党规为主线,不断加强思想教育,坚定理想信念。努力构建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党总支。落实“两个责任”、“一岗双责”和“三重一大”制度,全面推动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继续做好分党校的各项工作,把师生群众中特别优秀的分子尽可能地吸收到党员队伍中来,力争将经济管理系党总支再次打造为“自治区级优秀基层党组织”。

一要始终坚持“党管干部”原则与民主集中制原则,严格党内政治生活,大力加强组织建设和干部队伍建设。

二要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和自治区28项等各项规定,持续开展纠正“四风”活动、加强作风建设,不断巩固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和两学一做教育活动成果。

三要不断加强对教师支部与学生支部的工作指导与民主监督力度,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及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

(二)加强对学科与专业建设工作的组织、领导和管理

学科与专业建设是在学校总体办学指导思想和规划引领下实现学校发展目标的一项整体性、综合性工程,涉及教学改革与建设、教学条件、教学管理等方方面面,必须加强组织和领导。成立以系主任为组长,以学科带头人、专业带头人、学术骨干、教务科、科研科和规划科科长,以及教研室主任为成员的学科与专业建设领导小组,组织对专业相关的社会背景、产业背景、行业背景、毕业生就业率、毕业生就业质量、职业岗位背景进行广泛深入、有针对性的调查研究,对人才需求预测和办学可行性进行充分论证,减少盲目性,严格专业设置论证程序,增强专业设置的科学性和适应性。在此基础之上,组织制定经管系学科与专业建设规划以及与之配套的师资队伍建设规划、专业建设规划、课程建设规划、实验室建设规划等。监控和保障学科与专业建设规划的有效实施。同时,充分发挥各学科带头人、专业带头人、学术骨干和学科团队、教学团队负责人的作用,分解制定不同学科的建设规划、不同专业的建设规划以及不同学科、专业的师资队伍建设规划、课程建设规划、教材建设规划、实验室实训基地建设规划等。建立目标责任制,强化学科与专业建设管理,分解任务、层层落实,以保障实现我系学科与专业建设的总体既定目标。

(三)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切实提高师资队伍的整体水平

“十三五”期间,我系要努力形成一批由教学水平高、学术造诣深的教授领衔,教授、副教授、讲师、助教以及教辅人员组成的师资梯队,形成可持续发展的经管类教学团队,确保人才培养质量的稳步提升。具体措施如下:

一是加强师德建设。始终把加强教师思想和职业道德建设作为发展的根本来抓,采取多种形式、手段,大力开展师德师风,教风学风建设工作。重点加强献身育人、奉献学生,严谨治学、诲人不倦,提升能力、知行统一,积极进取、勇于创新建设,并构建经管系教师和谐进取、求实奉献的职业道德文化,营造积极向上的良好的工作氛围。

二是加强师资力量与教学能力建设。从学科专业建设和结构调整需要出发,实行“外引内培”双结合方针,以“内培”为主,不断推进师资队伍的学历结构、职称结构、年龄结构的提升和优化。在现有师资队伍的基础上,通过引进和培养,增加2-3名具有博士学历的教师(特别是管理学博士)和8-10名具有硕士学历教师。教学能力要在胜任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课堂教学的基础上,要求具备在校内外能够开设较高水平的学术讲座能力和企业实务培训服务。

三是加强“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建设。通过增大聘请行业、企业优秀技术人员和业务骨干担任兼职教师的比例,优化“双师”结构教学团队,通过选派专业教师到企业挂职实践等多种方式,提高专业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提升教师“双师”素质。开展与兄弟高校、科研院所、企业间的教学合作,聘请区内外高水平专家教授到学校兼职授课。

四是打造教学团队和加强中青年教学骨干的培养。按照教学团队建设规划,不断加强各专业教学团队建设和各课程教学团队建设。以国家级、自治区级、校级教学名师、教坛新秀培养评选为示范和导向,并启动系级教学名师、教坛新秀、教学团队建设与评选。开展教学名师、教坛新秀、中青年教师课堂教学能手、课堂教学优秀奖等的评选,树立一批具有示范及带头作用的教学名师、教坛新秀和中青年骨干教师。

五是进一步落实和完善学科带头人、专业负责人、课程负责人、教学骨干、学术骨干制度,力求将每个专职教师都定位到1-2个教学和科研团队中,各取所长,优势互补,培养和造就一批有较高教学水平与学术造诣的学科专业带头人和教学与学术骨干,以形成知识结构合理、梯队明显,具有发展潜力的师资队伍为目标。

(四)优化结构,培育特色,加快专业建设

一是专业建设遵照“稳定规模、适度发展、注重内涵,狠抓质量、突出优势、培育特色”的发展思路。不断改造、调整和优化经济与管理两大学科与专业结构,积极发展相关领域的新兴专业与边缘学科,形成以经济学科为基础,以管理学科为主体,经济学科与专业与管理学科与专业相互协调、融合、渗透,注重服务地方经济建设的学科与专业体系。

二是未来5年,我系专业建设的重心是加强内涵建设,培育特色专业。在工商管理学科已建设成为学院重点学科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会计、财务管理、审计学重点优势专业建设,将本科财务管理、审计学专业和专科金融保险专业建设为校级品牌专业。将本科财务管理、审计专业建设成为优势明显和竞争力强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显著的专业。

三是调整经管类专、本科规模结构。不断增设经管类本科专业,扩大经管类本科招生规模。按照社会发展需要和学校要求,结合学校和本系自身资源,在办好现有三个本科专业的基础上,再申报增设2-3个本科专业,不断扩大本科规模。同时,根据社会需求和近几年的招生情况,进行专科专业的内部调整。新增开设2-3个专科专业,停招淘汰部分招生情况不好的专科专业。

四是发挥会计学科专业办学优势,进行相关专业群建设,全力培育和凝练会计学科专业特色。同时,充分发挥经济管理学科的交叉优势和我校学科门类多、综合性强的资源优势,发挥工商管理重点学科的带动作用,积极申办开设交叉学科专业和辅修专业,探索主修、辅修双专业应用型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形成数量适宜、结构合理、优势互补、交叉渗透的经管类专业体系。

(五)以应用能力培养为主线,大力推进教学改革

一是探索研究和合理构建,并积极推进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和实践教学体系改革。依据我校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从学科专业特点出发,构建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目标,以服务地方,创新发展为动力,以校企合作,协同育人为途径,将理论教学、实践教学与创新创业教育相融合互联动,理论教学平台、实践教学平台与创新创业教育三大平台融通共建,四种能力(认知能力、业务能力、持续发展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着力培养的经管类本科“三平台四能力”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对经管类本科应用型人才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 实践教学体系,创新创业教学体系,教学质量监控及考核评价等一系列问题进行构建和改革。努力构建三大平台融通共建,四种能力循序培养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并按此培养模式积极推进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团队建设等各项工作。

二是按照“三平台四能力”的人才培养模式,不断优化人才培养方案。采取“三段式”的方法完成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与制订工作。第一,由我系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根据人才需求进行方案论证,第二:邀请合作办学企业进行课程体系设置及人才培养方案指导的研讨,第三:与区内外院校就人才培养的职业岗位知识、能力、素质需求方面进行交流汲取经验,不断优化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

三是优化整合教学内容,建立符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教学体系和质量保障体系。课程体系设置,要打破原有的按学科体系设计教学内容的框架,根据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对学生知识、能力和素质的要求,着眼学生能力培养,以模块化教学内容为核心,重新组织教学结构,整体构建课程体系,有针对性地将一个专业内单一的教学活动组合成不同的模块,并围绕教学目标设置教学内容、授课时数、授课形式及自学方式和时间,优化教学内容体系,提高教学效率,使教学更具有针对性,同时积极推进学分制改革,以适应模块化教学要求,建立与之相适应的教学管理组织形式、教学质量的考核体系和评价标准。

四是强化实践教学,优化实践教学体系,构建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更新实践教学理念,加强经管类应用型实践教学体系、实训课程体系的设计构建和研究,不断加强实践课程和实训项目的开发设计,不断改革实训方法和手段。根据专业特点和课程特点,进一步探索和完善单项实训与综合实训相结合,仿真模拟与全真实训相结合的实践教学模式。引进相关企业,通过校企合作,大力开展校内全真职业技能训练,努力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动手能力。进一步强化实验教师队伍的建设,配备更多的有一定实践能力的实训指导教师,具体负责实训课程、实训项目的设计开发和实训实习教学组织。加强实验室、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在开发和强化专业实训项目,加强本科专业实验室建设的同时,开发设计跨专业实训项目,并充分利用跨专业实训平台,举办各种综合性应用型专业竞赛。着力构建设计创新创业课程体系,高度重视并积极策划构建创新创业平台,组织开展创新创业师资培训和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

五是加强课程建设,建设一批特点明显、质量优良的精品在线课程。认真做好经管系课程建设总体规划和各门课程改革建设方案,实行课程建设验收评审考核制度。实行课程负责人责任制,组建各门主干专业课程建设组,选派严谨认真负责,并有丰富教学经验和课程建设能力的教师承担课程建设负责人。聘请校内外技术专家,承担在线课程技术指导、处理和帮助。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安排更多经费,扎实推进课程资源库和在线课程、翻转课堂开发建设。下大力气进一步整合优化专业课程教学内容,开发优化实训课程及实训项目,着力构建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和平台,设计开发双创课程及项目。

六是在教学方法改革方面,要根据学科与专业特点,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独立思考能力。要摒弃教师“一言堂”的局面,实行课堂“双向互动”, 提高课堂活跃气氛。在教学中注重方法的灵活性, 形式的多样性,要将“案例教学”、“问题教学”、“启发式”、“讨论式”、“研究式”、“任务驱动式”等多种方法融于整个教学过程中, 将理论教学、现场教学和实验教学有机结合, 使教学内容丰富而不单调, 教学过程生动而不枯燥,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在考核方面,改革考试制度。

七是在教材建设方面,组织编写并出版一批能反映我系教师教学水平、学术水平、符合我系各专业教学实际、具有鲜明特色的校本精品教材。

(六)认真做好迎接新建本科院校合格评估的各项工作

评估是一项硬任务。“十三五”期间,我校将接受新建本科院校的合格评估。合格评估实质是对高校整体办学能力、办学水平和社会影响的认证。我校虽然在2012年升为本科院校,取得了办本科教育的资格,但办学能力和教育质量还没有得到社会的认可,只有教学质量、人才培养质量、办学能力通过了合格认证,才能成为一所真正意义上的本科院校。所以,合格评估对学校的发展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我们要及早规划安排部署此项工作,认真组织学习新的本科合格评估要求和指标体系的精神实质。正确理解掌握新的评估指标的“办学定位与目标、师资队伍、教学资源、培养过程、学生发展和质量保证”六个大项 ,24个指标和具体的观察点的内涵。按照评估要求认真做好各项常规教育教学的基础工作的规范管理,高度重视人才培养各个过程的基础的原始资料的整理归档保存,扎实认真地做好师资队伍建设、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实验室建设、教学资源建设和教育教学质量监控与保障。以应用能力培养为主线,积极推进教学改革。探索研究和合理构建,并大力推进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和实践教学体系改革。不断培育凝练和总结教育教学的亮点和特色。为迎接合格评估真抓实干,做好各项准备工作。

(七)加强科研团队建设,提升服务社会能力。

一是培养学科领军人物,加快学科团队建设。培养和引进3-5名在区内有一定知名度、在校内有一定影响力的学科带头人和一批中青年学术骨干,不断加强学科队伍建设,努力构建一支结构优化、素质优良、富有活力、具有创新精神的高水平学科队伍和创新团队,培养、汇聚一批高水平的学科带头人和具有创新能力和发展潜力的青年学术带头人及学术骨干。

二是搭建科研平台。在县域经济研究中心的基础上,根据科研和服务的实际需要,紧密结合地方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培育建设2-3个研究方向明确的经管类科研与服务团队和相应的研究平台。积极准备申报并认真开展哲学与社会科学研究基地建设工作。围绕社会需要和社会服务对于各个相近和相关学科领域的教师进行队伍整合、资源整合,努力打造个体研究能力突出、综合研究能力配套、整体攻关能力较强的研究团队。

三是实施团队项目负责制并通过团队项目进行科研支持、管理、评价与激励,构建团结互助、相互取长补短的氛围,形成团队科研、组团开展社会服务项目的合作机制。不断提高科研项目的立项级别和科研成果层次。

四是发挥经济管理学科的交叉优势,积极与其他部系开展学科交叉项目研究;组织教师积极申报国家、省部级、市级和校级科研课题,承担学校科研攻关项目,广泛开展学术交流。

五是增强教研科研和科技创新能力。建立健全教研科研工作体系,继续加大教研科研经费投入,完善教研科研激励机制,逐步将教研科研工作纳入目标管理体系和个人考核体系,提高教师教研科研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加强教研科研队伍建设,引进和培养一批教研科研骨干力量和带头人,提升团队整体科研素质和能力。形成一批具有系部特色、能促进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理论研究成果。围绕地方产业特色和需求,建立和完善教研科研合作机制,鼓励师生参与企业的科技创新活动。

(八)加强学生就业创业工作

一是继续坚持校企合作育人、合作培养、合作发展的办学道路,进一步强化“产、学、研、用”结合。继续坚持与企业互动共赢,与企业共同建设,将实习单位与学校的合作提升到更高的层次,在人力资源支撑、产学研用结合等方面进行合作,并具体落实到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教师的实践、学生的毕业设计(论文)等多个环节。

二是多措并举地搭建学生实习就业与创新创业服务平台。紧密结合专业教学和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要求,并统筹毕业生就业工作和产学研合作的需要,在稳定现有实习基地的基础上, 力争在“十三五”末,在原有的基础上再建成稳定的经管类校外实习实训基地10个,建成自治区级实习实训示范基地1-2个 。对于现有的实习基地,要在教师实践锻炼、课程教学实践、毕业生实习就业、产学研合作对接上加强建设。同时,要进一步发挥从企业外聘的兼职教师的作用,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等多种方式,提升外聘教师对于系部办学的贡献。

三是进一步把毕业生就业创业摆在特别重要的位置,继续落实“一把手”工程,完善主任、书记“双组长”责任制, 不断拓宽学生实习就业渠道,有效提高学生就业质量与就业率。充分调动全系各方面的积极因素,以齐抓共管的态势做实、做好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努力保持毕业生一次就业率达90%以上。

四要开设创新创业课程,大力开展双创教育教学活动,力争建成1-2个学生创新创业实训平台。积极组织和辅导学生申报创新创业项目,开展双创活动,培养训练学生创新思维、创新精神和创新创业能力。

(九)进一步加强大学生管理工作

着力打造和培养一批勇于担当、乐于奉献的高素质团学管理队伍,做到“起点高、抓得牢,重落实、有成效”。充分发挥学生自治组织与学生社团的固有作用,不断提高学生“三自一主”能力。全面构建“扬正气、树新风、严纪律、抓内涵、促发展,提升办学水平”的崭新工作格局。

一是始终以团学工作队伍建设为抓手,以校园文化建设为载体,以学生思想教育管理为主线,以团学工作制度创新为突破,以提升学生的社会实践与就业创业能力为亮点,以资助管理、心理教育及安全稳定工作为保障。

二是深挖“三自一主”团学管理工作内涵,高度重视学生干部的选拔、培养,大胆依靠学生干部执行课堂考勤、晚自习检查、校园安全巡查及学习“传、帮、带”等制度。

三是从团学、教学相长共进的角度,实施并创新教风、学风、班风、考风管理一体化工作机制,持续开展班风学风、诚信教育与诚信考场等教育实践活动。

四是切实加大对团学干部与辅导员队伍的培养、培训与考核力度。由系领导班子成员主动带头,引导和要求全体团学干部与辅导员队伍“沉下心来、俯下身去”,经常深入到教室、宿舍与学生们的心灵中开展调查研究,及时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与合理需求,尽可能地帮其调解矛盾纠纷并解决实际困难,做好学生们的知心朋友与人生导师。

(十)提升文化软实力,建设和谐平安校园

严格遵循学院“十三五”整体规划的要求,深入贯彻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的精神,努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为己任,以构建优良的系风、教风、学风、班风、考风等为抓手,以丰富多彩的校园文体活动、社团活动与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为载体,引导广大师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弘扬时代主旋律。同时,立足于师生学习、生活与工作实际,开展有特色、有新意、有品味的校园文化活动,以精彩的活动吸引人,以高尚的文化塑造人,以积极的正能量感染人。

继续坚持和强化“党政同责,一岗双责”的安全工作领导机构,在本系内层层签订“一岗双责安全维稳”责任书,做到安全工作层层有人抓,处处有人管,为校园安全稳定工作提供坚强的保障 。

河套学院经济管理系

2016.12.8

上一条:河套学院经济管理系简介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