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教研科研 >> 正文

       思想政治工作是经济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线。历史经验告诉我们:越是发展经济和推进改革,越要重视和加强思想政治工作。进入新时代,我们面临的世界情况和国情、党情、民情都发生了重大变化,思想政治工作应当做到与时俱进、因势而新。

       深刻把握世界情况变化

    今日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经济全球化和文化多样化既互相冲突,又互相融合;既有大发展,又有大调整。主要表现在:经济上,世界范围的商品大流通、技术大发展、信息大传播发展到了新阶段,经济全球化进程中深度交融、你中有我,难以“一刀切”;政治上,世界各国都在探寻适合自己的发展模式、治理模式和交往模式,坚持自己的政治主张,不会轻易“选边站队”;文化上,各种思想、信仰、观念呈现出日益多元的格局,很难有一种文化可以“独善其身”,也很难有一种文化可以“一统天下”。这个深刻变化,区别于百年前“西强东弱”的形势,不同于70年前“西富东穷”的形势,也有异于30年前“西进东退”的形势。总之,当今世界,国际体系和国际秩序正在发生深度调整。因此,新时代思想政治工作要冷静、客观、辩证地思考、理解、把握当前复杂多变的局面,不能被浮云遮挡了视线,要站在全球的高度、立于时代的前头,不被各种表象迷惑了眼睛,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这个背景讲透,把“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个道理讲明,把“一带一路”这个倡议讲好。特别是在当世界出现霸权主义、恐怖主义等国际逆流,冲击或挑战中国的发展原则和安全底线的时候,更要善于引领思想主流和舆论方向,广泛深入地做好广大干部群众的思想政治工作,牢牢控制意识形态领域阵地,增强斗争本领,确保在国际错误思潮和政治风浪中站稳立场、坚定方向,沉着应对、稳妥处理。

     深刻把握国情变化

     我国仍然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仍然处于重要发展战略机遇期,这两点构成了当代中国的最大国情。同时,我国的经济社会也有了新变化,即进入了“新常态”。“新常态”是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全局和历史的高度,对中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作出的重大战略判断,这也是一个深刻的国情变化。主要表现在:发展速度主动调慢降速了,经济结构更加优化完善了。因此,思想政治工作既要把握初级阶段这个根本性特征,又要着眼“新常态”这个阶段性特征。切实认识新常态,动员、宣传、教育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全方位地理解和把握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特点;切实适应新常态,及时解答和积极回应在推动经济发展过程中我国社会出现的各种思想和理论问题;切实引领新常态,更好地发展我国建设事业,并不断推动社会全面进步。特别是当我们面对经济下行带来的压力、困难甚至阵痛时,思想政治工作更要发挥提振信心、凝聚人心的积极作用,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从困难和挑战中看到前途和光明,坚定决心、攻坚克难,做好充分准备,争取最好结果。

     深刻把握党情变化

     一段时期以来,我们党面临着各种严峻的风险和考验,党员干部中有的精神懈怠,有的能力不足,有的脱离群众,有的甚至出现了恶劣的贪污腐败问题,给党的形象带来了严重的损害。在党中央的领导下,我们党不忘初心使命,勇于自我革命,着力猛药去疴、刮骨疗毒、重典治乱,从开展群众路线教育改善党群关系、到“三严三实”锤炼干部作风、到“两学一做”加强基层建设、再到“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凝魂提神铸气;从集中整治“四风”,坚决“打虎拍绳”和深入“扫黑除恶”,到修订相关准则和条例,加强党的政治建设,有效增强了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从严治党不断取得可喜成效,实现了不敢腐的目标,扎紧了不能腐的笼子,构筑了不想腐的堤坝,反腐败斗争压倒性态势已经形成,并不断得到巩固和发展,广大人民群众给予了高度肯定并积极拥护,这是我们党情的一个深刻变化。新时代思想政治工作要紧跟党情的深刻变化,跟进做好思想宣传、理论武装和政治教育工作。一方面,要深刻认识到反腐败斗争的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特点,不能抓一抓、放一放、松一松,要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切实从政治上、思想上深挖根源,有效解决一些党员干部理想信念缺失、宗旨意识淡化、“姓马容易信马难”等问题,增强党的纯洁性和先进性。另一方面,全面从严治党需要长期坚持,思想政治工作同样任重道远,不能满足和停歇,要坚持问题导向,不断落细落小落实,切实把广大人民群众紧紧团结凝聚在党的周围,善于动员、引导和发挥广大人民的积极性和创造力,齐心协力共筑“中国梦”,开创新时代的新篇章。

     深刻把握民情变化

     得民心者得天下。民心民情是思想政治工作要高度重视和牢牢把握的重要阵地。随着经济全球化、信息网络化的发展,加上我国网民数量急速增长,民情民意的表达方式发生了深刻变化,网络舆情成为了人民群众表达诉求的重要领域,而且特别容易引发热点问题;民情民意的主体队伍也不断发生了深刻变化,广大青少年正成为未来网络舆情的重要力量。据有关统计报告显示,2018年,我国全年的网民增加数量达到5600多万,网民人员规模接近8.3亿,普及率将近60%。同时,我国网民中,手机网民的规模达到99%,并且通过手机方式与互联网连接的比例高达98%以上。这个深刻变化,对传统的思想政治工作方式方法、工作手段以及运行机制等带来了不小的挑战。网络舆情反映的是民情民意,如何有效应对与处置已成为新时代思想政治工作的一门必修课。一方面,要切实提高站位,着眼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正视信息网络带来的挑战和问题,恰当而及时地处理好网络舆情,积极化解社会矛盾,最大限度消除不利影响,逐步建立和完善“网络思政”工作机制。另一方面,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引导人民群众正确对待学习、生活、工作中出现的困难、挫折和荣誉,有针对性地做好思想工作,特别是对广大青少年要重视思想引导和政治教育,帮助他们解决各种思想困惑和难题,强化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健康生活方式,努力营造团结、文明、和谐的发展环境。(作者单位:北京石油化工学院 杨振宇;全国宣传干部学院 韩曙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