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正文

根据学院和院系的安排,马列教学部七位教师于2018年7月21日至23日在大连参加由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教育创新研究所举办的“贯彻落实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进’工作精神,提升高校思政课教学质量专题研讨会”。

这次培训以下两位教师的授课让人印象深刻,启发颇多。一位大连理工大学思政课案例教学研究中心的主任杨慧民教授,另一位是大连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刘志礼教授。

杨慧民教授讲授的主题是《高校思政课案例教学的探索与创新》。主要是从以下三个方面展开:案例教学的理念创新、案例教学的改革思路、案例教学的组织实施。他认为,思政课案例教学是一种生成的实践智慧,它的本质是“学生视域”、“案例视域”、“理论视域”和“教师视域”四种视域不断融合的过程。这样的案例教学他称为:“视域融合”案例教学法。由此,他区分了视域和视野的不同,得出结论:“视野”是眼睛所能看到的范围,“视域”是思考所及的范围。任何一个人都处于某个传统和文化之中,具有自身独特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生活经验、认知特点、情感积淀、逻辑判断力等,因此,每一名思政课教师都具有与众不同的视域。思想政治理论课案例教学的实效性如何,归根到底,就是要看这四种不同的视域是否达到了融合,以及融合的程度如何。接下来他详细介绍了大连理工大学推进思政课教学案例改革的历程,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工作:一是编写具有一定研究内涵的教学案例;二是提炼具有现实针对性的教学内容;三是探索彰显思政课价值存在的教学方法;四是谋划凸显课程特质的教学模式:现场案例教学;五是创新教学案例文本的呈现方式;六是推广“中班授课、小班讨论”的课堂组织形式;七是探索网络环境下的案例教学模式;八是实施案例教学“引领—示范—协作”行动计划。最后一部分他讲述了如何开展思政课教学案例。指出思政课案例教学一般教学模式是一个具有内在逻辑的理论体系,包括教学内容提炼、教学案例选编、思考讨论题设计、教学案例呈现、课堂讨论组织、点评和总结、案例分析报告撰写、课后教学反思等等逐次递进、环环相扣的一系列教学环节。首先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提出:四方面内容适宜开展案例教学:其一,认识上存在分歧或根本性分歧,但不涉及根本性的价值评价和价值判断,或者实际上无法强求一致的思想理论问题。其二,大学生普遍关心的社会热点和焦点,且“应然”与“实然”之间存在一定偏差的思想理论问题。其三,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且统摄、衍射、涵括性极强的思想理论问题。其四,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且认识程度需要进一步提升的思想理论问题(学生知其然又不知其然,或知其然又不知其所以然)。其教学案例的选编上要注意:教学案例是思政课案例教学成功的关键所在,要把案例教学潜在优势转化成实实在在的教学效果,必须选编具有一定研究内涵的教学案例。教学案例的构成要确保真实性、问题性、典型性、目的性和陈述性。其次,就是教学案例的呈现和课堂分析讨论。最后是案例结合书本知识目标的总结和教师点评与学生撰写报告等。

其中,针对思政课课时少、内容多的实际他提出确定做好两方面工作:第一,思考思想政治理论课什么样的内容比较适合开展案例教学,具体到每门课程每一个章节哪些内容开展案例教学效果最好。第二,确定哪些内容精讲,那些内容略讲,那些内容可讲可不讲。在众多的案例中必须避免这些问题如,泛泛谈论案例教学,缺少将各种问题整合起来的系统分析和理论建构,缺乏总体性研究视角和学理的穿透性;“移植”倾向、“拿来主义”比较明显,缺乏对思政课案例教学特质的深入挖掘;定性研究多,定量研究少,不够系统深入。他们根据学校和学生实际创新提出:现场案例教学即将案例主人公或业界精英以特邀嘉宾身份请进课堂,结合其自身经历和感受,围绕某一教学主题现场说法,参与课堂教学,提升案例教学针对性、实效性、吸引力和感染力的一种教学新模式。另外,对于教学案例的呈现方式他们提出以下几种方法:多媒体教学案例、可视化教学案例、新形态教学案例,

   刘志礼教授讲授的主题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话语创新价值》。该主题主要从以下三方面展开:定义实力新格局: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生态;揭示话语新变局;引领发展新格局:彰显新优势。第一部分中,他首先讲述了话语的功能及其实现。指出话语具有信息传递、价值塑造、身份标识等功能。话语创新本质上是通过话语功能的发挥提升话语权,它主要关注谁来解释世界、解释哪些问题和怎样解释世界的问题等。当前,马克思主义“失声、失语、失踪”就是必须解决的问题之一。其次讲述了新时代的变化,主要从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东方与西方、各民族国家间的关系阐释新时代的变化。第二部分中,他首先讲述了西方针对中国的认知变化:从中国不会发展起来甚至崩溃到已经发展起来甚至有超越西方的迹象;从中国发展会转向西方到中国发展了却未转向西方;西方可以(有意愿,有能力)促使中国转向到西方无法实现对中国的扭转;从战略直接接触或通过接触改变中国到战略竞争,甚至改变不了家阻止和防癌中国发展等方面展示西方针对的中国的认知变化。这部分讲述中刘教授始终结合当前国际上最新动态和最新事件进行阐述。其次他讲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解释的内涵:任何国家都应选择适应自身发展的道路;改变“东方从属西方”的理念,摒弃“有你没我”的负和思维、“你赢我输”的零和思想,倡导合作共赢的正和思维,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对人类发展新版图和文明新趋向的贡献更多更大。第三部分,首先讲述了中国发展的“身份标识”即我是谁,从哪里来,到哪里去?中国发展不会西方化、美国化,而是中国化,越中国,越现代;提出我们发展新的优势即:独一无二的文明优势和独一无二的组织(政党)优势。接下来,围绕中国发展两方面独一无二的优势进行了细致的讲述。

刘教授的讲述使参训的教师更进一步了解和理解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所展示出的话语权,通过他的讲述也拓展了老师们关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丰富内涵的了解,从而更加加深对今后深入学习该思想的决心和重要性。

总之,这次培训学习无论是从理论上和实践操作上都有很大的收获,扩展了我们思政课教师的视野,给了我们更多的启发,如何结合自身实际探索符合我校的思政课教学是我们一直需要思考、探索和追求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