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建设-艺术设计-课程标准- 《空间创意设计》教学大纲
《空间创意设计》教学大纲
课程标准 加入时间:2011/11/16 21:20:08 来源:admin 访问量:258
第一部分 前言
一、课程性质
根据专业培养目标,《空间创意设计》课程是艺术设计专业中的定位首先是一门专业必修课程。该课程作为专业设计技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前面的《设计素描》、《设计色彩》、《构成》、《建筑制图》、《表现技法》等课程的专业化转型和延续,也为后续的《计算机辅助设计》《居室环境设计》《公共环境设计》等专业课程打下了必要的设计思维、设计审美及设计表现能力。
二、课程的基本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研究和分析各类优秀室内空间设计的独有特性,开阔设计思维,并掌握一定的创新设计手法,运用多角度思维方式激发创作灵感,使学生做出单向空间的环境概念设计作品,提高设计创新能力。
三、课程设计思路
本课程为艺术设计专业室内设计方向的专业技能课,在第四学期开设。空间创意设计作为一种形式语言其形式的构成逻辑是设计创意的基础,该课程关注空间的形式受哪些因素的影响,如何从这些因素出发探索形式的生成,以及如何富于创意地进行空间形式的塑造。空间创意的教学思想建立在现代通用教育的基础之上,采取更主动的方式培养学生观察、发现和实践的能力,空间创意设计强调设计过程的学习,强调工作方法的学习。
空间创意的基本思想认为“空间”是比外在的、表面的造型更重要的形式语言;形式的产生是使用、环境、材料、工艺等要素相互作用、平衡的结果,形式的产生因此是一个逻辑的过程,空间创意设计就不仅仅是一种思想观念,更主要是关于空间形式能力培养的教学方法,使形式创造能力的培养可以经由逻辑性的教学操作,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形式,也发现自己的造型潜力,空间创意设计课的教学特色从而表现为方法的理性与创意的感性的结合。
(一)教学理念
重视研究性学习、探究性学习、协作学习等现代教育理念在教学中的应用,并根据课程内容和学生特征,对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进行设计。
1、行为引导和探究性学习:在教师给出的主题引导下,借助强大的网上资源进行探究性学习。
2、研究性学习:在市场调查和信息检索后,要求学生将收集到的资料进行数据统计和分析,转换成图表,依据图表所得到的结论进行分析研究,找出规律。
3、协作学习:在进行“课程设计作业”时,让学生分成学习小组,由组长负责管理安排工作。学生既学到了知识,又培养了合作精神和合作能力。
(二)教学设计
1、根据室内创意设计学习过程中需要大量实践的特点,我们坚持以案例教学为主线的教学设计思路。
2、根据高职教育的特点,注重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
3、通过课堂讨论、小组交流增加学生间交流互动的气氛。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使学生在今后的工作中能更好地表现各方面的才能。
第二部分 课程目标
一、理论知识目标
(1)掌握空间设计的方法与手段
(2)设计理念注重人文精神和文化内涵,注重多学科知识的交叉融合。
二、职业技能目标
培养三维空间想象力,正确理解各种复杂几何形体之间的关系,分别用平面立面图、透视图、效果图、文字说明等手法表现课程研究的空间对象,准确表达设计意图,图文并茂的展示设计构思。
第三部分 教学内容及课时分配
一、教学内容
1、教学主要内容
第一章设计手法绪论
设计手法解析
第二章作品欣赏
知名设计大师简介及作品赏析
第三章作品赏析
优秀创新设计作品
第四章创新概论
创造性思维的原理与方法
第五章创新方法运用
创新思维方法在具体案例的运用
2、教学要求:
(3)培养三维空间想象力,正确理解各种复杂几何形体之间的关系,分别用平面立面图、透视图、效果图、文字说明等手法表现课程研究的空间对象,准确表达设计意图,图文并茂的展示设计构思。
二、课时分配表
【有关说明】
1、课堂教学与学生自学相结合,任课教师能够指导和监控学生的自学。
2、有效组织课堂讨论,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3、加强实践教学,督促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现实中的问题。
序号
教学章节及内容摘要
学时安排
教学目标
讲授
实践
1
设计手法绪论
2
理解
作品赏析
掌握
3
8
4
创新概论
5
创新方法运用
6
技能训练
20
总计
16
第四部分 实施建议
一、教学建议
1、在教学方法上特别注意课题本身的设计,有针对性的课题设置可以更好地展开空间形态的相关训练。以“界面与连接”、“情境与建构”等课题为例,都是空间形态训练中不同方向、不同侧重的课题设置。教学方法上将阅读、分析、研究和绘图、模型制作结合起来,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手段,特别强调从研究问题出发,培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教学中通过多媒体的运用强调学生与教师的互动,以及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学习,推广学生讨论会、读书会和上台的表达,强调学生口头交流与表达能力的培养。同时,根据课程特点推动学生以分组形式完成联系,培养学生合作的工作能力。
模型制作强化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对实际状态下设计对象与设计成果的理解与认识。。
课程介绍后,组织公开的评图会,除任课教师外还邀请其他教师以及校外的同行、实践领域的设计师等参加评图,也对其他年级其他专业同学开放,促进跨年级、跨专业、跨校际的交流,通过评图会对
课程进行教学总结
二、评价建议
评价方式分过程性评价+形成性评价两个部分。最终总成绩由设计小组评价、专业任课教师评价、设计小组一般占总成绩20%,专业任课教师一般占总成绩40%,其他专业教师一般占总成绩40%。
评价内容有:
(1)设计创新能力
(2)设计综合应用基本理论能力
(3)设计综合应用基本技能能力
(4)方案陈述与表达能力
(5)学习方法能力与团队协作能力
三、教科书编写建议
教材:以培养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为指导思想,贯彻高职高专培养目标,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教材与实际的结合,采用理论实践一体化教材。我们选用使用教材:《中小空间室内设计创意》 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 主编:余平黄涛
附录教材及主要参阅书目
【教材与参考书目】
指定教材:《中小空间室内设计创意》 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 主编:余平黄涛
参考书目:
1、陆震纬,来增祥.《室内设计原理》上下册.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
2、薛健.《室内外设计资料集》.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
3、霍维国.《室内设计》.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2002
4、高祥生.《室内设计师手册》.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
5、陆震伟.《室内设计》.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
6、邹伟民.《室内环境设计》.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年
7、中国室内装饰协会.《室内建筑师培训考试教材》.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年
8、王波.《室内装饰工程设计务实教程》.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2004
9、李沙.《室内项目设计上(居室类)》.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年
10、苏丹.《住宅室内设计》.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年
11、杜台安.《华人住宅家庭装潢.室内设计经典》.广东旅游出版社.2004
12、贾森.《室内设计接单技巧与快速手绘表达提高》.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
13、贾森.《室内设计接单技巧与快速手绘表达突破》.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
14、龚锦编.《人体尺度与室内空间》.天津科技出版社.1987
15、同济大学.《外国近现代建筑史》.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2
16、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智能建筑设计技术》.同济大学出版社.1996
17、梁思成.《中国建筑史》.百花文艺出版社1998
18、建筑制图标准汇编.中国计划出版社.1996年
19、彭吉象著.《艺术学概论》.北京大学出版社.1994
20、叶铮著.《室内建筑工程制图》.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
21、李树阁.《灯光装饰艺术》.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1995
22、潘吾华.《室内陈设艺术设计》.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9年
23、《中国室内设计》.CIID期刊
24、《室内设计与装修》.CIID期刊
25、清华大学.《装饰》.期刊
上一条:《室内设计表现技法》教学大纲 下一条:《装饰材料》教学大纲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