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力加强内涵建设,推动学院高质量发展

2023年10月30日 16:45  点击:[]

发展规划处处长 吉日嘎拉

着力加强内涵建设,坚持特色发展,是地方高校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根本路径。其中,提高人才培养能力是根本,加强学科建设和人才队伍建设是核心,发挥服务社会作用是关键,完善内部治理体系是保障。

一、提高人才培养能力是根本

树立正确方向。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不动摇。无论学校走得多远、发展得多好,立德树人的初心不能忘,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不能丢。

实施科学评价。要把深化教育评价改革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手段,把“人人发展、全面发展、个性发展、终身发展”的理念贯穿于评价改革之中。

健全机制手段。要持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把知识传授、素质提升、能力培养和价值引领融为一体。持续深化产教融合,建立学校与政府部门、科研院所、行业企业联合培养人才的机制,把社会资源转化为学校的育人资源。

二、加强学科建设和人才队伍建设是核心

学科建设是高校的核心竞争力建设,是学校的“着力点”;人才队伍是高校的重要资源,是学校的“支撑点”,学科建设离不开人才,人才队伍建设同样离不开学科,两者必须有机结合,才能发挥最强合力。

学科建设要注重结构布局。学校的特色、生存和发展的基因,关键看学科。要科学谋划、长远规划,持之以恒、久久为功。要构建并完善符合办学定位、支撑学校发展的学科体系,明确重点发展的学科和学科发展的重点。
人才和学科必须紧密结合。高校人才的培养和引进,要遵循“学科为主体、学院为主责、学校为主导”的原则。学科为主体,就是要围绕学科集聚人才,不能脱离学科盲目引进。每位专业教师都应该清晰自身在“学科树”上的位置。学院为主责,就是要坚持“学院办大学”,压实学院在人才队伍建设中的主体责任。学校为主导,主要体现在制定学校学科和人才发展规划,提高人才服务保障水平,营造人才发展的良好生态。

人才引育要重视团队建设。在人才引育过程中,要高度重视团队建设。要有分工有合作,每位成员都是团队的一分子,不可或缺。学校要加强人才团队的“传帮带”工作,特别是引导年轻教师融入学科团队,持续激发新生力量。

三、发挥服务社会作用是关键

树立服务社会的意识,不仅是大学的重要职责,也是促进自身发展、彰显办学特色、提升办学实力的重要途径。作为地方高校,要积极融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过程之中,抓住参与行业和区域创新的机遇。社会需要高校,不仅仅是人才培养层面,还期盼高校发挥智力库、思想库和人才库的重要作用。高校需要社会,不仅仅是经费筹措层面,更多的是在社会这个舞台里面,体现价值、展现风采、发挥作用。这就是大学与城市共生共荣的密切联系,地方高校应树立服务社会的意识。

建立服务社会的机制。通过完善对接机制、畅通合作渠道、健全激励措施等,把服务社会工作深入扎实地向前推进。要建立工作机制,优化资源配置、优化联合机制,甚至可以打破院系的界限,在全校范围内整合力量协同合作。要落实具体人员,统筹考虑服务社会的项目和人员。要完善考核激励的机制。在每年的目标考核中,将服务社会作为一项重要内容进行考核。在职称评聘和工资待遇上体现出服务社会的工作业绩,形成鼓励先进、促进工作的政策机制。

建立服务社会的载体。对于地方高校来说,服务社会的关键载体是产业学院。地方高校可探索在产业学院建立“1个服务展示平台+1个新型校地研究院+1个校企战略联盟”的“31”载体,加快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创新链、产业链的深度融合,有效畅通服务社会渠道、提高服务社会效率。

四、完善内部治理体系是保障

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要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提升党委“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促改革”的能力和水平,强化党委主体责任、纪委监督责任、党委书记第一责任和班子成员“一岗双责”责任,为学校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政治保证。  

推进内部治理现代化。要严格落实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完善“党委领导、校长负责、教授治学、民主管理”的内部治理结构,充分发挥学校各个机构、各个部门的协同联动,形成高效顺畅的运行机制;要深入推进校院两级治理改革,坚持“院系办大学”的导向,把党的教育方针和重大战略部署落实到院系的各项工作中来,形成校院相互协同、相得益彰的良好工作机制。

深化教育评价改革。要注重运用系统思维,统筹推进,认真践行重师德师风、重真才实学、重质量贡献的价值导向,强化过程评价、探索增值评价、健全综合评价,努力构建符合政策导向、契合办学规律、具有地方高校特色的教育评价体制机制。

 

上一条: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推动学院高质量发展 下一条:以学铸魂,为党和人民培养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关闭

联系地址: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临河区云中大街   邮编:015000
版权所有©内蒙古河套学院   蒙ICP备1300345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