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4月17日,《内蒙古日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家园”版刊登了我院外国语言文学系杨开昌老师的署名文章《后套话:见证各民族密切交往史》。
文章在大量文献阅读与田野调查的基础上发现,河套地区主要的语言交流形式包括河套汉语方言土语(后套话)、蒙古语和汉语普通话。河套地区的语言接触形式主要是两种或者多种语言互相影响。其中蒙汉词汇互借的情况经常发生。后套话在语法方面也受到蒙古语的影响,经常出现谓语和宾语倒置的现象。语言接触和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推广可以增进各民族间的语言认同和文化认同,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奠定坚实的基础。
文章从微观和现实层面入手,紧密结合民众日常实际生活,深入挖掘地域优质文化资源中蕴含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内涵,为进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起到了一定的启示和借鉴作用。

文章链接:
http://szb.northnews.cn/nmgrb/html/2023-04/17/content_41751_205355.htm
外国语言文学系
撰稿人:李莹
审核人:李青梅
2023年4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