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规划处(高教研究所)
学院首页网站首页机构设置发展规划学科建设高教研究学术委员会政策法规下载中心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发展规划 > 正文
河套学院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
2017-05-09 00:00   admin 审核人:

河套学院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

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基本方针,按照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经济社会及高等教育发展的要求,结合学院实际,在认真总结“十二五”规划执行情况的基础上,制定本规划。

一、发展基础

(一)“十二五”发展概况

“十二五”期间是学院各项事业全面发展成就显著的五年。五年来,学院党委带领全院师生员工凝心聚力,开拓进取,攻坚克难,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积极推进改革创新,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实现了升格为普通本科院校的奋斗目标,完成了学院发展历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跨越,为做好“十三五”期间的工作打下了良好基础。

1.党的建设全面加强,科学发展能力不断提升

学院党委认真落实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建立健全了党委的议事规则,健全了党委抓基层党建工作责任制。坚持 “三重一大”会议制度,坚持从严治党,全面加强思想、组织、作风、制度、廉政建设。持续纠正“四风”中存在的问题,认真落实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整改工作。学院重视师生思想政治教育和舆论宣传工作,作风建设持续改进,师德师风建设成效明显,政风行风评议得到自治区高校工委和教育厅的肯定与好评。调整充实了领导班子,召开了河套学院第一次党代会,进行了以干部公开选聘、竞争上岗为主要内容的干部管理体制改革。积极支持统战、老干部、教代会、学生会、工青妇等组织围绕中心工作开展活动,精神文明建设等各项工作均取得明显成效。

2.办学规模持续扩大,教学质量稳步提高

学院紧紧抓住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历史机遇,加大宣传力度,本专科招生协同发展,普通教育与成人教育同步前进。至“十二五”末,全日制普通本专科招生专业数合计42个,在校生9427人,其中本科生3289人、专科生6138人;成人教育注册在籍学生11700人;学院各类在籍在校学生共计21127人。

为确保教育质量,学院采取有力措施深化教学改革,规范教学管理,加强教学研究,强化教学质量监控机制,教风、学风明显改进,教学质量不断提高。至“十二五”末,共建成自治区级品牌专业13个,精品课程21门,教学团队7个,培养自治区级教学名师9名,教坛新秀5名。学生获得国家级奖项2项,自治区级奖项63项。

3.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教师队伍素质得到有力提高

“十二五”期间,全面推进师资队伍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学院进一步完善了师资队伍建设的各项规章制度,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大力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师资总量逐年增加,队伍结构得以改善,共引进各类教师 147人(含留学归国人员8人),其中博士 6人(含博士后2人),硕士132人。

至“十二五”末,学院专任教师数量达到528人,外聘教师27人。专任教师中,有教授29人,占5.5%;副教授145人,占27.5%;讲师247人,占46.8%;助教107人,占20.3%;专任教师中,有博士学位者7人,占1.3%,有硕士学位者224人,占42.4%,两项合计43.7%;专任教师中, 35岁以下225人,占42.6%;36~45岁138人,占26.1%;46岁以上165人,占31.3%。

学院坚持“引育并举、以培为主”的多途径人才培养原则,强化师资培训。完成了四期青年骨干教师研修培训,分四个批次选派了100余名本科专业任课教师赴国内外多所知名高校,进行专业课程进修和对口交流学习,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有了新的提升。五年来,共选派国外访问学者3人、国外进修学习10人,国内访问学者4人、课程进修80人、企业实践锻炼62人,推荐1人入选“草原之光”硕士创业行动。

4.加大学科建设和专业建设力度,成效显著

“十二五”期间,学院进行了内部学科评估,调整了学科布局,确立了需要发展的23个学科,其中包括6个重点学科和2个重点培育学科;建立了科研与服务平台12个,其中自治区级创新培育平台1个(同时也是校级重点平台),市级平台2个(含校级重点平台1个),5个校级重点平台和6个重点培育平台;确定了26名学科带头人,19名专业带头人,44名学术骨干,12名科技与服务平台负责人,形成了有利于科学研究的学术团队和学术梯队,为学科建设和科研工作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保障。

学院以2012年成功申办本科教育为契机,逐渐加大专业调整力度,至“十二五”末,本科招生专业达到18个,专科招生专业调整为24个。在专业建设方面,学院确立了以质量提升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道路,主动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修订人才培养方案,突出应用型特点,优化课程体系,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为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学院广泛开展教学研究和教学奖励,分两个批次批准立项校级重点教学研究项目9项,一般项目32项;奖励优秀教材44部,优秀教学研究论文153篇。选拔青年教师参加自治区第八、第九届青年教师教学技能大赛,取得二等奖1项,三等奖3项,优秀奖3项。

5.科学研究水平全面提高,服务地方经济社会的能力不断增强

“十二五”期间,学院把提升科研能力作为内涵建设的重要抓手,设立了多种科研专项经费,为科研项目申报、平台建设、科技奖励提供了有力保障。

科研立项大幅增长,项目层次明显提升。学院各级各类科研项目立项209项,是“十一五”期间完成立项的4倍,其中获批国家级项目2项,实现了国家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双零的突破。取得“现代肉羊场生产管理系统”、“绵羊基因组注释数据库软件”和“中国大学校训数据库软件”等知识产权12项,实现了我院建校以来知识产权申报零的突破。

科技成果转化率进一步提高,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不断增强。选派区、市两级科技特派员16名(18人次)开展“科技三下乡”活动。学院科技人员参与研究开发的“向日葵三植”、“巴美肉羊胚胎移植”、“肉羊同期发情与多胚胎繁育”等技术在巴彦淖尔市和其他省市进行转化与推广,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2013年,我院被批准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依托单位,在自治区本科教育平台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6.合作办学实现新突破,毕业生就业工作取得良好成绩

“十二五”期间,学院在重点开拓巴彦淖尔市及周边地区就业市场的同时,与区内外大型企业建立校企合作关系,大力拓展京津冀、沿海等经济发达地区就业市场。现建成较为稳定的校外实习实训基地194家。与东方领航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北京东方智业文化发展有限责任公司等大中型企业建立合作关系,签订人才“订单培养协议”,与富川公司、圣牧高科有限公司等市内有影响力的企业签订了校企合作协议。此外,学院还与福建师范大学、厦门大学、波兰热舒夫信息技术与管理大学初步达成了校际合作、对口交流协议。

学院形成和完善了“以校内大型双选会为主体,企业地方专场招聘会为延伸,网上就业市场为载体,就业基地为依托”的就业市场体系,为毕业生和用人单位提供优质高效的双选平台。“十二五”期间,毕业生一次就业率均保持在90%以上,在全区同类院校中居于前列,多次受到自治区表彰。

7.坚持特色管理模式,学生工作水平再上新台阶

努力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认真探索和实践“三自一主”学生教育管理模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学院开辟了河套星空、微河大、微校园等网络教育阵地,积极开展法制安全教育、校纪校规教育、诚信教育、基础文明教育。努力打造精品社团,有一定规模和影响的学生社团已发展到56个。学院进一步完善帮扶体系,认真落实国家及自治区资助政策,做好困难学生资助工作。做好安全和防范工作,五年来没有发生一起重大安全事故,学生工作连续两年被评为全区先进单位。

8.持续加大办学基本条件投入,教育教学环境进一步改善

“十二五”期间,学院对照本科学校的建设标准和专业发展方向,不断购置和更新教学仪器设备及图书资料。建成了国家数字化学习资源中心巴彦淖尔分中心,并面向全校教师开放。建成了统一的校园数字化平台和多个应用系统,对校园网实施了安全保护措施,实现了有线网络和无线网络全覆盖。数字图书馆初步建成,校园网继续延伸建设,信息化程度进一步提高。后勤服务体系改革进一步深入,后勤保障更加有力,办学环境更加优化,在安全保卫、师生餐饮、环境整治、网络管理等方面,切实加强综合治理,为师生员工的学习生活提供了和谐平安的环境。

至“十二五”末,学院各类图书(含电子读物)藏量达95.84万册,实验(实训)室总数达165间,多媒体教室达117间,实验仪器设备总值达到6100余万元,办学基本条件进一步改善。

在自治区和巴彦淖尔市两级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位于巴彦淖尔市双河区占地1146亩的新校区已开工建设,预计“十三五”初期投入使用。

9.大力推进依法治校,民主办学,切实维护师生员工的合法权益

“十二五”期间,制定了《河套学院章程》,学院依法治校、依法治教、依法治学得以保障。学院不断完善民主管理运行机制,扎实推进党务、校务、信息公开,全面发挥工会、团委、各民主党派、学术委员会在学院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建立和完善院领导接待日和联系基层制度,健全 “利益协调、诉求表达、矛盾调处、权益保障”等工作机制,畅通师生员工表达渠道。召开了河套学院一届一次和一届二次教职工代表大会,对教职工代表的161件提案进行了认真梳理、归类,共立案57件,督促责任部门进行了认真的落实。学院努力提高教职工待遇,每年为教职工进行体检,不断提高教职工津贴。完善学生人身保险及申诉救济制度。认真落实离退休老同志的政治、生活待遇,教职员工的合法权益得到进一步维护。

(二)存在问题

学院工作在取得长足进步的同时,还存在着一些不足,主要表现在:一是人才培养模式与社会需要还有差距,应用型特色不够明显,办学趋同化的倾向还比较突出,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建设的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二是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亟待提高,人才梯队建设亟需加快;三是缺乏优势特色专业,课程建设水平不高,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不够深入,实践教学质量需进一步提升,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有待完善;四是学科发展不均衡,学科之间的协同效应差,建设成果不足,学术积淀不够,知识产权意识不强;五是高水平的科研成果少,领军人才缺乏,团队建设比较薄弱。科技创新能力、实训基地建设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和图书资料等有待进一步充实;六是人事制度、分配制度、后勤服务体系改革需进一步深化。行政人员比例、机构设置有待进一步优化,岗位职责有待进一步明确,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有待进一步理顺;七是河套文化的研究、大学精神的凝炼、大学文化的挖掘还需进一步创新;八是师德建设和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实效性需要进一步增强;九是从严治党各项任务的落实需进一步增强,学院党的基层组织工作制度需要进一步改革完善。

二、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十三五”是实现学院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既面临难得的发展机遇,又面对诸多的内部和外部挑战。

(一)机遇

从国家发展战略看,随着国家改革的全面深化,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企业加快转型升级。“一带一路”、“双创”、“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双一流”等战略的实施,必将对各级各类专门人才特别是应用型人才提出更多更高的要求,必将对高等教育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学院必须积极主动适应社会发展,满足国家和社会需求,在服务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中求得发展动力和发展空间。

从自治区发展看,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是我区加快全面建设更高水平小康社会、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关键阶段,也是深化教育改革、加快教育发展、建设教育强区、实现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时期。我区提出“6+7”产业结构、“5+1”重要抓手、打造北疆亮丽风景线、中俄蒙经济走廊、沿黄经济带等战略目标,迫切需要高等教育在科技引领、创新驱动上提供新的要素保障。我区经济社会发展的转型升级,为学院推进学科专业建设、提升发展水平提供了难得的机遇,也为应用型人才培养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环境。

从巴彦淖尔市发展看,我市提出“五化”协同发展,做好“水、绿、文化”三篇文章,抓好“五大基地”建设,实现“绿色崛起、赛过江南”的发展目标。同时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及中蒙俄经济走廊、京津冀协同发展、呼包银榆经济区、呼包鄂协同发展等国家和自治区区域发展战略建设,主动承接京津冀地区产业转移,增强区域间经济发展的互补,推动全市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这将促进资金、技术、人才、信息、资源等要素的便捷流动,为学院加强对外交流与合作、创新合作办学机制拓宽了发展空间,同时也为学院参与区域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利契机。

(二)挑战

——地方高校发展竞争更趋激烈。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已经进入内涵提升新阶段,各类高校纷纷抢抓发展机遇,集聚各方资源,努力实现新的飞跃。“应用型”不仅是我院的转型方向,而且已成为部分办学历史较长、办学实力较强的地方普通高校的发展方向。无论是传统高校还是新建高校都在努力办出特色、提升水平,这使得我院同其他高校的竞争更加激烈更加严峻。

——社会对人才的更高要求给学院带来了巨大压力。随着经济转型发展,社会用人单位对各级各类专门人才的要求更严、更高,学院如何调整学科专业结构、构建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和体系、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显得更为迫切、更加重要。这给我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办学水平带来巨大压力。

——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带来的巨大压力。“十三五”期间,我院将接受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这是我院升本以来首次接受的国家级评估,是对我院办学条件、教学改革与教学质量、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能力、内部质量保障体系建设和运行情况的全面考核,能否通过合格评估,将会直接影响我院今后的社会地位和社会形象,影响学院的招生和就业,关系到学院发展的未来,这将是我院面临的巨大挑战。

三、“十三五”发展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内蒙古自治区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的战略部署和要求,以自治区整体转型试点学校为发展契机,坚持品牌立校、特色发展、创新驱动、重点突破的转型发展道路,进一步深化改革,优化结构,稳定规模,提高质量,为把学院建成自治区高水平应用型高校奠定坚实基础。

(二)发展思路

——优化教育结构。以育人为根本,稳步扩大本科生规模,适度减少专科生规模,专业硕士教育有所突破,继续开展留学生教育,适度兼顾其他类型及层次教育。

——培养应用型人才。以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为基本要求,准确把握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特点,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培养知识、能力和素质全面发展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提高服务能力。以应用型研究为突破口,加快科研成果转化步伐,提高服务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能力。

——整体转型升级。以“中国制造2025”、“一带一路”、中俄蒙合作、区域经济优势产业转型升级等重大战略为发展契机,加快建立人才培养、科技服务、技术创新的转型发展机制,形成学院与区域经济社会联动发展格局。

(三)总体建设目标

紧紧围绕“地方性、教学型、应用型”的基本办学定位,适度开展国际化合作交流,经过“十三五”建设,办学条件明显改善,办学实力明显增强,学科专业结构明显优化,人才培养质量明显提高,领军人才和优秀人才队伍明显壮大,科研与服务能力明显提升,基本完成转型试点各项任务,努力将学院打造成城市智慧的心脏,区域经济发展的动力源,引领先进文化的先锋。

(四)主要目标分解

1.办学规模

到“十三五”末,全日制本专科在校生达到10000人以上,其中本科生6000人左右,专科生4000人左右;力争取得专业硕士学位授予权;开放教育、奥鹏远程教育、成人教育在籍学生规模稳定在10000人左右;各类非学历教育培训、考证培训年均完成3000人次以上。

2.队伍建设

根据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需要,大幅度增加专任教师总量,着重提升师资队伍整体水平和素质。逐渐减少管理人员数量,建设一支精干高效、具有大局意识和服务意识的管理干部队伍。到“十三五”末,专任教师占教职工总数比例争取达到60%,总数稳定在600人以上,生师比控制在18:1以内。管理岗位人员控制在教职工总数20%以内;专职教辅人员达到10%左右;工勤人员控制在10%以内。

五年内计划引进100名研究生,同时在专任教师中培养30-40名研究生,使专任教师中具有硕士及以上学历学位教师达到60%以上。大力提倡青年教师提高技术职称,重点培养和支持一批中青年教师晋升正高级职称。

加强“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建设,完善“双师双能型”人才引进和培养机制。到“十三五”末使重点专业群“双师双能型”教师比例达到50%,其他专业群达到30%。充分发挥外聘兼职教师和客座教授的作用,聘请行业企业技术骨干担任兼职教师。到“十三五”末,使重点专业群师资队伍中兼职教师比例达到20%,其他专业群达到10%。

以重点学科、高水平学术团队和高水平教学团队建设为着力点,加快培育和引进自治区内外有影响的学术带头人,选拔与培养自治区中青年有突出贡献专家2名,草原英才2名,河套英才3名,自治区杰出青年1名,市科技特派员累计60人次。力争“十三五”期间,实现国家级“杰出青年科学基金”、“教学团队”和“教学名师”等有所突破。围绕重点学科培养选拨30名学科带头人和70名中青年骨干教师。

3.学科建设

“十三五”期间,紧紧围绕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产业链,大力促进主干学科群建设,提高学科间关联度,新增一级学科7—8个,一级学科数量达到30个左右,建成校级重点学科10个,力争2—3个学科达到自治区重点学科或重点培育学科水平。

4.专业建设

到“十三五”末,本科专业数量稳定在30个以上,专科招生专业控制在15个左右,建成特色专业5个以上;深化以提高应用能力为核心的教学改革,将本科课程全部建设成为校级合格课程,在此基础上建设校级优质课程80-100门,校级示范课程40-60门,校级精品课程10-20门;新增国家级规划教材5部以上,自治区级规划教材10部以上。

5.科技工作与服务平台建设

到“十三五”末,建成自治区重点实验室项目1个、人文社科基地培养项目1个;校级科研与服务重点平台8个、培养平台6个。以应用研究为重点,争取立项国家级课题12项以上,省部级课题100项以上,市、校级课题150项以上,校企合作课题15项以上;出版专著20部,申报知识产权15项,核心期刊发表论文100篇以上;获得自治区科技进步、优秀社科等奖项5项。

6.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工程

“十三五”期间,紧紧围绕创新驱动发展、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等国家重大战略,积极组织实施自治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工程。建设占地20亩,建筑面积2万平米,可以容纳100个创新创业团队,提供1000个就业岗位的创业园区(或创业学院),使其成为巴彦淖尔市优势产业的研发基地。争取建设成为自治区级创新创业改革示范校;争取自治区级大学生创业计划项目50项;争取新建自治区级教学实验示范中心1个;争取培训自治区级高校创新创业教育骨干教师25名。

7.基础设施和校园文化建设

按照巴彦淖尔市委、政府的总体部署,力争在“十三五”初完成新校区建设,在条件成熟时实现整体搬迁。建立隶属于学院管理的河套学院附属医院,单独设置学院实验中心。到“十三五”末,教学行政用房面积达到生均20m2以上,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达到一亿元以上,图书总量达到100万册以上。

“十三五”期间,要不断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力争形成集特色、趣味、教育于一体的校园文化品牌,突出社团文化与科技文化,进一步凝炼“大学文化”的特色内涵和“大学精神”的文化元素,使校园文化渗透于学院的教学、科研、管理、生活及各种校园活动等方面,推进学院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协调发展。

8.校企合作

到“十三五”末,形成一批以产学研结合和订单式培养为特色的专业,每个专业至少要建成4个以上稳定的校企合作实习实训就业基地;建设校级人才培养创新实验区,将企业引进校园。

9.学生教育管理和就业指导工作

在“十三五”期间,进一步更新教育管理理念,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为主线,采取讲授教育、活动教育、实践教育、典型教育等多种措施,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坚定理想信念;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到“十三五”末,参加自治区级及以上培训的辅导员人数不少于50%,校内辅导员培训不少于5次,力争有1名辅导员参加教育部组织的外出见习培训,提高辅导员理论水平和工作技能;完成《以“三自一主”教育管理模式为载体,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治区科研项目,丰富“三自一主”教育管理模式内涵,提高大学生的自我管理意识;加强大学生自治组织建设,丰富校园文化,提高大学生科研项目质量,获得自治区立项不少于3项;进一步完善学生管理制度,实施精细化管理,提高管理质量和管理效率。

加大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到“十三五”末,建成稳定的就业实习实训基地100个,建成自治区级实习实训示范基地8个,力争建成国家级实习实训示范基地2个。保持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在90%以上。

10.校园信息化建设

“十三五”期间,实现新校区有线网络与无线网络校园全覆盖,校园网主干实现10000Mbps,互联网接入达到2000Mbps;加强数字化校园建设和智慧校园建设,建成学院全方位网上服务大厅一个,实现教育管理90%以上信息化,建成全校统一的教育教学平台,建成一个标准化的教学资源库和一个大数据挖掘数据库,建成一支适应学院智慧校园发展的信息化人才队伍;加强校园网安全保障,达到《信息安全等级保护管理方法》的安全等级保护要求,保障校园网安全、稳定运行。实现数据治校,数据强校基本要求。

11.民族教育

坚持民族教育“优先重点”的发展方针,加快培养“双语型”少数民族高层次建设人才,把蒙古语授课教育作为民族教育的核心内容,为自治区及蒙古语文协作省区培养合格的少数民族高层次人才。继续做好“乌拉特文化研究”及丛书的编撰任务。进一步提高《河套学院学报(蒙文版)》的质量。“十三五”期间,蒙语授课专业达到10个左右,主要专业课程基本实现蒙汉双语授课。

12.远程教育

“十三五”期间,开放教育、奥鹏远程教育、成人教育年招生数力争达到3500人,高等学历教育在籍学生规模达到10000人以上;各类非学历教育培训、考证培训年均完成3000人次以上。努力将远程教育学院建设成为全市的远程教育中心、继续教育中心和社区教育中心。

13.内部管理与改革

建立现代大学制度,完善《河套学院章程》,依照《章程》规范管理,从严治校;贯彻落实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以及系部党政联席会议制度。加大改革力度,完善管理体制,深化院系二级管理改革,切实增强办学活力;健全责任清单和权力清单,落实岗位目标量化考核,引入竞争激励机制,合理分流冗余人员,创建和谐、奋进、向上的工作环境;强化内部质量保障体系,建立管评分离的内部评估运行机制。

14.后勤和安全保障工作

根据《关于进一步加快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意见》(国办发〔2000〕1号)文件的精神,深化后勤改革,增强服务意识和质量意识,统筹规划、重点突破、积极稳妥、分步实施,推进学院后勤社会化改革进程。

强化校园安全稳定意识,创新管理,创新服务,全面推进和维护校园安全稳定的规范化和标准化建设,努力提高安全保障水平,确保不发生重大安全责任事故。

四、“十三五”时期主要任务和保障措施

(一)进一步加强党的建设,改进工作作风,为学院发展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

严格按照中央、自治区和市委关于“从严治党”的要求,全面加强党的建设。以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加强思想教育,坚定理想信念。以坚持民主集中制为原则,严格党内政治生活,加强组织建设和干部队伍建设。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和自治区28项规定,巩固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成果,从严从实持续纠正“四风”问题。落实“两个责任”和“一岗双责”,推动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贯彻落实《关于坚持和完善普通高等学校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的实施意见》和从严治党的有关规定,完善院系议事、决策和执行规则,加强制度建设,为推进学院改革、发展、稳定提供有力的组织保证。

(二)积极推进转型发展,全面提高学院创新驱动发展能力和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能力

按照“高水平、有特色、应用型”的标准,加强应用型人才培养,挖掘校内外教育教学资源,推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基地建设,引导本科生进入创新创业领域,促进创新创业与人才培养一体化,推进学院转型发展步伐。

在“十三五”期间,从深度服务巴彦淖尔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高度谋划学院的建设与发展,主要着手实施以下两个重点战略举措。一是特色本科战略。针对区域经济体制转轨、社会结构转型、民营经济创新发展等重大需求,重点对接农牧业、农畜产品加工、化工、冶金、能源等地区支柱产业,打造若干服务型的特色专业,支撑巴彦淖尔市经济社会发展。二是内外互动战略。以服务新产业、新业态、新技术为突破口,加强校地互动、校际互动、校企互动。利用巴彦淖尔市周边企业的各种资源,建立多渠道、多层次、多类型的校企合作交流新格局;依托学院优质实验平台,联合企业申请科研项目;每年聘请若干企业一线技术人员到学院兼职授课;鼓励教师深入企业一线学习实践,有计划选派优秀青年教师到相关企业锻炼,逐步提高师资队伍的实践能力。

(三)创新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构建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

根据应用型人才培养要求,立足学院实际,面向地方经济、科技、文化、工程、管理等一线需要,培养专业特点突出、技术能力较强的应用型人才。

1.准确定位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

根据区域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基础理论扎实、知识面宽、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具有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创业精神,能够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2.修订和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建立“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的人才培养模式

在人才培养方案修订过程中,以“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为重点,让行业企业全程参与,与行业企业建立紧密的、实质性的联合培养机制,实现专业链与产业链、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以实践能力培养为核心,以满足职业需求为目标,加强实验、实训、实习环节,实习实训的课时占专业教学总课时的比例要逐步达到30%以上,实现由“知识逻辑体系”向“技术逻辑体系”的转变。

3.以应用能力培养为主线,推进课堂教学改革

针对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知识体系、能力目标和素质要求,积极推进课堂教学改革,提升课堂教学质量。一是根据行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进行教学内容改革。教师要了解行业新知识、新技能、新工艺等前沿动态,并贯穿到课堂教学中,使教学内容与行业、企业深度对接,真正做到产教结合,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应用能力和综合素质得到培养。二是坚持“以学生为中心”,进行传统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改革。学院要鼓励教师充分利用互联网信息技术,积极探索微课、慕课和翻转课堂等新兴教学法,实现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促进学生改变学习方式,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变被动的学习者为主动的探求者。三是通过设计综合性作业,进行实践实训方式改革。教师开展实践教学时,要设计与课程内容密切相关的创新性项目,组织学生深入实验室和企业实际操作,将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和岗位素养形成落实到具体的课堂教学中。

(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师资队伍整体水平

“十三五”时期,师资队伍建设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以学院“骨干教师提升五项工程”为突破口,建立师资队伍建设的长效机制,全面推进教师队伍建设进度,优化师资队伍结构,促进转型发展。

1.加强师德师风建设

坚持把师德建设摆在师资队伍建设的首位。不断强化以德育人、以德治教的观念,把教师职业理想、职业道德以及学术规范教育融入教师队伍管理的全过程。崇尚学术道德、维护学术尊严、严守学术规范、遵守学术纪律,建立并完善学术评价机制和学术惩戒制度,把端正学术风气、加强学术道德建设纳入校风和学风建设的整体工作之中。健全师德师风考核评价机制,把师德师风作为教师业绩考核、职务评聘、进修深造、评优选先等重要依据。以师风带学风促校风,形成良好的师风、学风、校风和健康和谐的师生关系。

2.完善“双师双能型”教师的培养、引进和激励机制

“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核心保障,我院应不断加强“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建设。一是引进行业人才,聘请企业优秀专业技术人才、管理人才和高技能人才,通过校企合作项目或校企合力育人平台,参与学生实践教学和技术技能指导工作。二是聘请具有行业企业经验的技术人才、管理人才到学院任职。三是鼓励和选派专任教师通过企业挂职锻炼、参与地方企事业科技研发、参加国内外访问学者工程、课程进修、行业技能竞赛培训等多种方式进行教师行业技能培养。四是完善“双师双能型”教师培养激励机制,建立“双师双能型”教师培养档案和目标考核体系,每年对照培养计划和培养目标展开评定,对于完成培养任务且达到规定目标要求的教师给予评奖评优、职称评定、项目扶持等方面的倾斜。

3.加强高端学科人才的引进与培养,打造高水平学术梯队

坚持引育并举,按需引进,汇聚高端学科人才。一是坚持按需引进原则,优先引进拔尖人才和紧缺人才,特别是加强中青年学科带头人培养和高层次人才队伍的引进与使用;二是继续加强学科专业带头人、学术骨干、教学名师的培养,鼓励和支持中青年教师攻读博士、硕士学位,提高教师队伍学历层次和科研水平,打造一支高职称、高素质、高水平的学术梯队。

4.加强管理队伍建设,提升管理水平

认真贯彻《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条例》,坚持选贤任能、德才兼备的原则,完成新一轮干部聘任。完善干部管理制度,加强管理队伍的培养培训,进一步优化整合管理队伍,提高管理队伍的管理和服务水平。

(五)加强学科建设力度,提升学科建设水平

坚持“二个基本点、五条主线”,实施“3345”建设项目,促进优势、特色学科快速发展,相关学科协调发展。

1.加强重点学科和优势特色学科建设

学科建设要以“改革创新,建设高水平有特色应用型本科院校”为宗旨,立足于应用研究及应用型人才培养,结合自治区和巴彦淖尔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依托当地社会、经济、自然资源,打造特色、优势学科,形成农学、医学、管理学优势突出,文学、教育学特色鲜明,工学、理学、法学、艺术学、经济学明显提升的多学科协调发展格局。

2.加强教学科研团队建设

通过重点投入、重点扶持,促进跨学科、跨系部合作,形成“名师+团队+平台”的教学科研团队建设格局,与自治区内外一流大学和学术机构开展广泛的实质性合作,推进科教协同育人,努力造就一批富有创新意识、梯队结构合理的教学和科研创新团队。加快引进一批自治区西部重大战略需求以及自治区高水平应用型高等学校和一流学科急需的学科领军人物,新建一批科研创新团队。

3.建立健全学科制度体系

要在构建合理学科结构的基础上,形成健全的学科建设体系;要以学科管理与激励制度建设为保障,努力形成我院学科建设的长效机制,全面提升我院学科建设能力和整体办学水平。

(六)加强专业建设,优化调整专业结构,打造专业特色,融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

加快融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围绕“水、绿、文化” 三篇文章,依托巴彦淖尔市绿色农畜产品生产加工输出、清洁能源输出、有色黑色金属和进口资源深加工、现代化工及新材料生产、河套文化特色旅游度假五大基地的规划定位,以中俄蒙合作、沿黄经济带、区域经济优势产业转型升级等重大战略为发展契机,优化调整专业结构,打造专业特色,着力建设与产业链密集衔接的应用型专业集群。

1.进行专业转型

学院针对区域经济体制转轨、社会结构转型、经济创新发展等重大需求,按照需要重组人才培养结构和流程,围绕产业链、创新链调整专业设置,形成特色专业集群。通过改造传统专业、设立复合型新专业等方式,大幅度提高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比重。集中力量办好地方(行业)急需、优势突出、特色鲜明的专业。

2.打造专业特色

到“十三五”末,全院形成整体优化、特色鲜明的本科专业结构,形成“农学类专业”、“医学类专业”、“管理学类专业”的品牌效应,努力建设新的特色专业;打造若干服务型的特色专业,支撑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努力构建定位准确、结构合理、协调发展、全面对接地方产业需求的专业结构体系。

3.建设专业集群

围绕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优化调整专业结构和课程体系转型,打造专业群。一是以农学和动物科学专业为基础,建设绿色特色农畜产业与加工专业集群,为绿色农畜产品生产加工输出产业链培养专门人才;二是以护理和康复治疗专业为基础,建设有利于改善基本公共服务的健康保障专业集群;三是以文学、教育学和艺术学相关专业为基础,建设文化创意专业集群,培育壮大服务型的特色专业;四是以工学、理学、管理学为基础,建设与化工、采矿产业链需求相关的现代化工与有色金属选采和加工专业集群。

4.调整专业结构

紧扣地方主导产业、战略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调整专业结构,增设新专业,充实专业群。未来五年,拟增设化学工程与工艺、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临床医学、制药工程、物流管理等产学研结合密切、就业率高、服务地方产业发展能力强、符合学院专业群布局的工程技术类专业和现代服务类专业。

(七)加强课程建设,构建以技术技能和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为核心的课程体系

以社会经济发展和产业技术进步驱动课程改革,整合相关的专业基础课、主干课、核心课、专业技能应用和实践课,更加专注培养学生的技术技能和创新创业能力。把企业技术革新项目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载体,把行业企业的一线需要作为毕业设计选题来源,全面推行案例教学、项目教学。

1.积极构建模块化的课程体系,突出课程内容的应用性

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办发〔2015〕36号)和《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内政办字〔2015〕229号),在课程体系改革方面按照“夯实基础,多向选择,分流培养”的原则,将专业教育和创业教育有机结合。在同一专业内部设置基础课程、核心课程、职业课程、创新创业课程四大模块,注重对学生基础知识和专业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课程设置由“知识中心”向“能力中心”的转变。

2.加强课程教学资源库和在线课程平台建设,有效发挥“互联网+”在教学中的功能和作用

“十三五”期间,计划投入经费300万元用于教学信息化平台建设,引进在线课程中心,将现代信息技术全面融入教学改革,开发慕课和微课,推动信息化教学。通过校校合作、校企合作联合开发在线开放课程,五年内完成所有示范课程教学资源建设,实现精品资源全院共享。

(八)进行实践教学转型,统筹各类实践教学资源,全面对接企业生产实践

按照“工学结合、知行合一”的要求,根据生产、服务的真实技术和流程构建技术技能训练体系和实验实习实训环境。采取企业投资或捐赠、政府购买、学校自筹、融资租赁等多种方式加快实验室建设。到“十三五”末,通过引进企业科研、生产基地,建成校企一体、产学研一体的大型实验实习实训中心10个。统筹各类实践教学资源,构建功能全面、资源丰富、开放共享、运作高效的专业类或跨专业类实验教学平台。

1.加强实习实训基地建设

采取与企业投资共建、争取政府支持等方式扩大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在现有校内实习实训基地基础上,投资兴建产学研实训中心、培训中心、大学生活动中心等校内实习实训基地。加强现有实习实训基地内涵建设。根据转型发展需要,整合现有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以实现专业群内部、专业群之间的资源共享。在此基础上,加大重点专业群示范性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力度。找准企业等用人单位的利益关注点,拓展与企业的合作,建设一批产学研相结合的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努力实现学生带薪实习以及实习就业一体化。

2.努力提高实习实训指导教师的指导水平

建立校外实习实训指导教师数据库,在科研与教学等领域,积极开展与校外指导教师的多方面合作。合理设定实习实训指导教师的岗位津贴,吸引具有丰富行业企业工作经验的专业人员或技术人员担任实习实训指导教师。积极筹建由企业管理人员、行业技术人员、创业成功校友等组成的大学生创业指导专家组,组建大学生创业指导机构,指导大学生创业。

3.改进实习实训教学内容

按照职业发展要求改革实习实训教学内容,加大课内课外教学资源的整合与优化,分层次、有重点、有目标地优化实践教学体系,构建实训与实习相结合、通用岗位能力与专业职业能力培养相结合、校内与校外相结合,覆盖学生学习全程的实践教学体系。引进先进企业生产过程要素,实现生产过程与教学过程的对接。将企事业用人单位对人才素质要求引入教学体系,结合实验教学、课程设计、毕业论文(设计)、学科竞赛等实践教学环节,与企业生产、事业单位工作程序相结合,提高学生实践应用能力。深入企业生产第一线,总结企业生产典型案例,开展案例教学活动。

(九)加强科技工作与服务平台建设,提升社会服务能力

以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为导向,加强科研平台建设,通过校企合作、校地合作等协同创新方式广泛开展科技服务和创新活动,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努力成为区域和行业的科技服务基地、技术创新基地。

1.加强科研平台建设,促进科研成果转化

以项目为纽带,与企业、科研院所、政府等组织联合建立研究开发平台、技术转移机构或技术创新联盟,共同开展研究开发、成果应用与推广、标准研究与制定,打造面向社会服务的科研平台和服务团队,提升科研服务水平。学院要充分利用各级政府建立的科技成果信息平台,加强成果的宣传和展览展示;鼓励科研人员面向企业开展技术开发、技术咨询和技术服务等横向合作,与企业联合实施科技成果转化。

2.完善科研激励机制,激发科研积极性

学院每年加大资金投入,用于重点科研成果和科研人员奖励。鼓励教师积极申报各级各类科研项目,并为教师按期、高质量地完成项目提供必要的保障和一定的配套经费,激发教师参与科学研究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全院形成与本科高校相称的浓郁的学术研究氛围。

3.广泛开展面向生产一线的技术技能培训

瞄准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新兴产业发展和新型城镇化过程中一线劳动者技术提升、技能深化、职业转换、城市融入的需求,大力发展促进先进技术应用、形式多样、贴近需求的技术技能培训。

(十)进一步加强大学生管理工作

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深入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理论课。加强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加强辅导员和班主任队伍建设。强化大学生科技创新,推进学生工作管理信息化平台、学生工作评价机制、学生科研平台和学生工作创新能力“四项建设”。大力提升学生教育管理水平,力求在辅导员队伍建设、学风建设、制度建设和服务学生四个方面实现突破。进一步深化“三自一主”学生教育管理模式的实践与理论研究,充分发挥学生自治组织和社团的作用,加强学生社团的管理和指导,进一步加强学生资助工作,形成有效的“奖、助、勤、贷、减、免、补、缓”八位一体的资助体系。加强共青团和学生会工作,鼓励开展大学生“三下乡”、“四进社区”等社会实践活动,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网络体系,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十一)加强招生和就业指导服务工作

1.招生工作

充分挖掘潜力,创新思路,加大招生宣传力度,努力开拓招生市场。首先要建好招生网站,学院和系部网站主页都要在突出位置显示招生主题,展示学院和系部的办学特色与亮点,实时更新招生政策。其次要加大招生宣传和咨询力度,常年设置招生咨询专用电话,耐心解答考生和家长的疑问,定期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网络、列车播音等传播形式进行专项招生宣传,持续扩大学院影响力。三是积极发挥师生员工和校友的作用,提升学院的社会形象和校友的自豪感,使更多的家长和考生关注河套学院,信任河套学院。四是做好已录取考生的稳定工作,了解考生的实际需求,解决考生的实际困难,努力完成每个年度的招生计划。

2.就业指导服务工作

建立健全有利于毕业生就业和创业的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强学生就业创业教育,培养教育大学生提高创业意识,提升创业能力,激发创业活力,在稳定就业率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就业质量,不断拓宽毕业生就业渠道。一是通过校报、广播电视、网络、讲座、开设就业指导课、开展毕业生就业咨询等形式向毕业生宣传国家有关就业政策,引导毕业生努力转变就业观念,积极投身到基层和艰苦行业建功立业,引导和帮助更多的毕业生自主创业。二是加强与区内外大型企业的深度合作,实施“订单式”培养模式,推进“双证书”制度,实现招生、培养、实习实训、就业一体化。三是不断加强毕业生就业服务体系建设和就业信息化建设,有效组织毕业生积极参加校内外招聘活动,使就业招聘活动规范化、经常化、科学化、法制化。四是积极开展有关毕业生就业的调研工作和毕业生跟踪调查工作,及时反馈社会需求和毕业生就业情况,努力促进学院教育改革和人才培养水平的提高。

(十二)进一步推动考试招生制度改革

按照国家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总体方案,积极探索有利于技术技能人才职业发展的考试招生制度,加快考试招生制度转型。

1.促进与中职、专科层次高职有机衔接

建立与普通高中教育、中等职业教育和专科层次高等职业教育的衔接机制。适当扩大招收中职、专科层次高职毕业生的比例。制定多样化人才培养方案,根据学生来源、知识技能基础和培养方向的多样性,全面推进模块化教学和学分制改革。

2.改革招生考试办法

改革招生考试办法,将技术技能测试作为录取的主要依据之一。逐步提高招收中、高等职业院校优秀应届毕业生和在职优秀技术技能人员的比例,积极探索建立教育-就业“旋转门”机制,为一线技术技能人才的职业发展、终身学习提供有效支持。到“十三五”末,每年用于招收中、高等职业院校优秀应届毕业生和在职优秀技术技能人员的招生计划达到500人左右。

(十三)全面提升民族教育办学水平

按照《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民族教育的决定》(国发【2015】46号)文件精神。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民族政策,把民族教育摆到突出位置,优先发展、重点保障。做好民族教育发展专项规划。适度扩大民族班招生规模,提升民族特色学科水平,加强少数民族专业技术人才特殊培养。科学稳妥推行双语教育,开发、引进、编译双语教学、教师培训和民族文化等数字资源,并推广应用。进一步挖掘民族优秀文化资源。为提高地区民族教育的层次和水平,培养更多合格的少数民族高层次人才。

(十四)不断提高继续教育和社区教育办学水平

依托国家开放大学、内蒙古广播电视大学和河套学院开展继续学历教育,利用电大的系统优势主动加强系统间的交流与合作,抓住时机全面提升办学能力、教学服务能力、管理服务能力。

努力开办巴彦淖尔市社区学院,按照内蒙古广播电视大学和学院的要求,积极主动配合市委、政府“十三五”期间的各项战略目标,发挥学院自身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并重的优势,为巴彦淖尔市经济社会发展培养更多更好的高等实用型技能人才。

(十五)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改善办学条件,深化学院综合改革,不断提高服务能力和管理水平

1.新校区建设。根据市政府的教育布局规划,积极落实双河区的新校区建设和搬迁工作。

2.基础设施建设。单独设置隶属于河套学院的附属医院,积极协调市政府及各级有关部门,尽快启动河套学院附属医院新建或改建工作。进一步加强基础实验室、图书馆、现代化教育网络建设,以充足的仪器、设备、图书和音像资料满足教学和科研需要。努力推进“互联网+”在学院信息化的广泛应用,实现教学手段现代化。

3.现代大学制度建设。积极探索建立符合时代要求的现代大学制度,落实《河套学院章程》,不断提高民主办学能力,切实推进依法治校和依法治教,增强学院的办学自主权和自我约束能力,拓展学院的发展空间。

4.校园文化建设。进一步规范校园形象、标志管理。加强对河套文化的研究、大学精神的凝炼和大学文化的挖掘。

5.校园信息化建设。建立由院领导担任首席信息官(CIO)制度,主要领导亲自抓信息化工作的“一把手”责任制,全面统筹学院信息化的规划与发展。加强信息化专业队伍建设,确保学院信息化管理与服务工作得到落实。

进一步完善统一数据平台上的应用系统建设,探究和开展大数据挖掘,实现数字化校园向智慧化校园升级。加强校园网安全的软硬件和制度建设,实现对校园网内的网站、数据中心数据、业务信息系统、终端接入的安全保护,达到《信息安全等级保护管理办法》的安全等级保护要求,保障校园网安全、稳定运行。

6.机构改革与人事制度改革工作。科学合理规划内部机构设置,独立设置实验实训中心、教师发展中心等专门机构,减少现有机构的职能交叉重叠。进一步扩大系部办学的自主权,充分调动系部办学主动性和创造性。认真贯彻落实《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坚持正确用人导向。按照教学、教辅、管理和服务四类岗位区分在职在编人员,健全适应不同岗位的人事管理制度,形成按需设岗,定编定责,竞争上岗,合理流动的用人机制。以岗位目标量化考核为基础合理调整教职工收入分配机制,充分体现按劳分配、优劳优酬的分配原则。

7.后勤管理工作。不断健全和完善后勤管理运行机制,提高管理效益和水平,努力建设服务优质、保障有力、管理科学的后勤管理服务运营体系。

关闭窗口
通知公告 更多>>
· 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国...
· 解码:高校“十四五”革...
· 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制定...
·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
· 习近平对“十四五”规划...
· 体育教学部教育事业发展...
· 马列教学部教育事业发展...
· 艺术系教育事业发展“十...
下载中心 更多>>
· 河套学院学科带头人选拔...
· 申硕工作汇报会材料
· 河套学院新增硕士学位授...
· 紧急通知
· 河套学院学术骨干选拔和...
· 关于做好河套学院学科带...
· 河套学院硕士研究生指导...
· 河套学院第二届学术骨干...
Copyright ©2018-2019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河套学院发展规划处(高教研究所  )

地址: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临河区云中大街河套学院    邮编:015000